中國法制史 | |||
第一節(jié) 西周至秦漢魏晉時期的法制 | 單選 | 2008年試卷一第8題 | 西周契約制度 |
2008年試卷一第9題 | 中國古代主要法典的體例結(jié)構(gòu) | ||
2008年試卷一第10題 | 成文法的公布 | ||
2007年試卷一第10題 | 西周與宋代的婚姻家庭與繼承立法 | ||
2007年試卷一第8題 | 商鞅變法 | ||
2006年試卷一第15題 | 誣告反坐原則 | ||
2006年試卷一第16題 | “春秋”決獄 | ||
2005年試卷一第15題 | “親親得相首匿” | ||
2005年試卷一第17題 | 漢文帝除肉刑 | ||
2004年試卷一第15題 | 西周的婚姻制度 | ||
2003年試卷一第6題 | 《法經(jīng)》 | ||
多選 | 2008年試卷一第57題 | 死刑復(fù)奏制度 | |
2007年試卷一第58題 | 西晉、唐、古羅馬法學(xué)家的法律解釋和美國、德國法學(xué)家的法學(xué)著作的效力 | ||
2006年試卷一第63題 | 漢至五代的刑訊原則 | ||
2005年試卷一第63題 | 中國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 | ||
2005年試卷一第64題 | 法律的儒家化 | ||
2004年試卷一第60題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發(fā)展 | ||
第二節(jié) | 單選 | 2008年試卷一(延)第9題 | 南宋繼承制度 |
2007年試卷一第9題 | 唐律五刑 | ||
2006年試卷一第17題 | 化外人原則 | ||
2005年試卷一第16題 | 翻異別勘 | ||
多選 | 2008年試卷一第58題 | 《永徽律疏》 | |
2008年試卷一(延)第58題 | 《明大誥》 | ||
2008年試卷一(延)第59題 | 明清時期的司法制度 | ||
2007年試卷一第57題 | 唐律中的“十惡” | ||
2004年試卷一第59題 | 唐宋法制的基本內(nèi)容 | ||
2003年試卷一第38題 | 《唐律疏議》 | ||
2003年試卷一第39題 | 南宋財產(chǎn)繼承制度 | ||
第三節(jié) 清末、民國時期的法律 | 單選 | 2008年試卷一(延)第8題 | 《大清新刑律》 |
2007年試卷一第11題 | 清末“預(yù)備立憲” | ||
2006年試卷一第18題 | 清朝的會審制度 | ||
2004年試卷一第16題 | 清末的法制發(fā)展 | ||
2003年試卷一第7題 | 《大清民律草案》 | ||
多選 | 2003年試卷一第35題 | 《中華民國憲法(1947)》 | |
2003年試卷一第36題 | 會審公廨 | ||
不定項選 | 2004年試卷一第86題 | 清末修律 |
外國法制史 | |||
第一節(jié) | 單選 | 2008年試卷一第11題 | 羅馬法的分類 |
2008年試卷一(延)第10題 | 羅馬法的重要制度 | ||
2007年試卷一第12題 | 古羅馬法與現(xiàn)代民法的關(guān)系 | ||
2006年試卷一第20題 | 羅馬私法 | ||
2003年試卷一第8題 | 羅馬法的復(fù)興 | ||
多選 | 2008年試卷一(延)第57題 | 《十二表法》 | |
2004年試卷一第61題 | 《國法大全》 | ||
2003年試卷一第34題 | 羅馬法的淵源 | ||
第二節(jié) | 單選 | 2007年試卷一第13題 | 英國陪審制度 |
2004年試卷一第17題 | 衡平法 | ||
多選 | 2008年試卷一第59題 | 各國法律制度 | |
2006年試卷一第64題 | 英國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區(qū)別 | ||
2005年試卷一第65題 | 各國司法制度 | ||
不定項選 | 2003年試卷一第85題 | 美國法的歷史地位 | |
第三節(jié) | 單選 | 2006年試卷一第19題 | 德國法律制度 |
2005年試卷一第18題 | 《法國民法典》 | ||
2004年試卷一第18題 | 大陸法系 | ||
多選 | 2003年試卷一第37題 | 《德國民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