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10)

字號:

第五節(jié) 各類型民用建筑設計規(guī)范
    本節(jié)內(nèi)容包括各種常見的民用建筑類型專用設計規(guī)范。以居住區(qū)和廠前區(qū)所見的建筑類型為主,重點在滿足各種類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衛(wèi)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側(cè)重于強制性的規(guī)范條文。
    一、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39--87)
    1.0.3 托幼園所的定義:接納不足三周歲幼兒的為托兒所,接納3至6歲幼兒的為幼兒園。
    幼兒園(包括托、幼合建)的規(guī)模分為:
    大型:10-12班 : 中型:6-9班 : 小型:5班以下
    2.1.1 4班以上托、幼應有獨立基地;3班以下托、幼可設在住宅底層,但應有獨立出入口、室外游戲場地和安全防護措施。
    2.2.3 托幼園所的室外游戲場地應滿足下列要求:
    (1)必須設置各班專用的室外游戲場地,每班游戲場地的面積不應小于60m2;
    (2)應有全園共用的游戲場地。
    3.1.4 嚴禁將幼兒生活用房設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1.7 托幼園所生活用房的日照標準為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少于3h
    3.1.8 托幼園所的活動室側(cè)窗采光時,其采光標準按窗地比計,不應小于1/5。
    3.2.1 幼兒園活動室和寢室的小使用面積,按每班計為50m2。
    3.2.4 幼兒衛(wèi)生間洗池高度為0.50-O.55m,寬度為0.40—0.45m。水龍頭間距為0.35~0.40m,廁位的平面尺寸為0.8mx0.7m。每班衛(wèi)生間少衛(wèi)生設備數(shù)量為:大便器4,小便器4,盥洗龍頭6,淋浴位2,污水池1。
    3.3.2 托幼合建時,托兒生活部分應單獨分區(qū),并設單獨出入口。
    3.6.5 樓梯除設有成人扶手外,并應在靠墻一側(cè)設幼兒扶手,其高度不應大于 0.6m,樓梯欄桿垂直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lm,當樓梯井凈寬大于0.2m時,必須采用安全措施。樓梯踏步高不大于0.15m,寬不小于0.26m。嚴寒及寒冷地區(qū)室外疏散梯應有防 滑措施。
    3.6.6 活動室、寢室、音體室應設雙扇子開門,寬度不小于1.2m。疏散通道中不應使用轉(zhuǎn)門、彈簧門及推拉門。
    3.7.1 幼兒經(jīng)常使用的通道及衛(wèi)生間地面均應為防滑地面。
    3.7.2 幼兒經(jīng)常出入的門在距地0.6—1.2m高度內(nèi)不應裝易碎玻璃,不應設門檻和彈簧門。
    3.7.3 活動室外窗距地面1.3m內(nèi)不應設平開窗。
    3.7.4 陽臺、屋頂平臺的護欄凈高不應小于1.2m,內(nèi)側(cè)不應設支撐,垂直桿件凈距不大于0.11m。
    3.7.5 幼兒經(jīng)常接觸的1.3m以下的室外墻面不應粗糙。所有墻角、窗臺口豎邊等棱角處必須做成小圓角。
    二、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 99--86)
    2.1.1 學校主要教學用房外墻與鐵路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與機動車流量超過270輛/h的道路同側(cè)路邊距離不應小于80m,否則必須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校區(qū)內(nèi)不得有架空高壓線穿過。走讀小學生不應跨過城鎮(zhèn)干道及公路、鐵路(有學生宿舍的學校不受此限),中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m,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
    2,2.2 學校建筑容積率,小學不宜大于O.8,中學不宜大于0.9。
    1.2.3 運動場地應能容納全校學生同時做課間操之用。小學每學生不宜小于2.3 m2, 中學每學生不宜小于3.3m2。學校田徑運動場尺寸:小學環(huán)形跑道200m,直跑道兩組 60m;中學環(huán)形跑道250—400m,直跑道兩組100m。直跑道每組按6條計算。位于市中心 區(qū)的中小學校,用的確有困難,跑道的設置可適當減少,但小學不能少于一組60m直跑 道,中學不能少于一組100m直跑道。
    2.2.4 學校綠化用地,中學不應小于每學生1m2,小學不應少于每學生0.5m2。
    2.3.5 校門不宜開向城鎮(zhèn)干道或機動車流量超過300輛/h的道路,校門外應留出一定緩沖距離。
    2.3.6 教學用房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南向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時數(shù)不應小 于2h。兩排教室長邊相對時,其間距不應小于25m。教室長邊與運動場地間距不應小于 2.5m。
    3.2.1 課桌椅排距,小學不宜小于0.85m,中學不宜小于0.9m。前排邊座與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視角不應小于300。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m,后排課桌前沿與黑板水平距離,小學不宜大于8m,中學不宜大于8.5m。教室后部應設不小于0.6m的橫向走道。
    3.4.6 美術(shù)教室宜設北向采光,或設頂部采光。
    3.11,2 學生閱覽室的座位數(shù),小學宜為全校學生人數(shù)的1/20,中學宜為全校學生人數(shù)1/12。
    4.2.6 學校教學樓廁所的衛(wèi)生器具數(shù)量,小學:女20人一個大便器,男40人一個大便器和1m長的小便槽;中學:女25人一個大便器,男50人一個大便器和1m長的小便 槽。洗手盆每90人一個。
    4.2.11 學生宿舍不應與教學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應分區(qū)或分單元布置,并不得分層設置,其出人口應分開設置。
    三、文化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41--87)
    2.0.3 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當主要出入口緊鄰主要交通干道時, 應留出緩沖距離。
    2.0.5 基地距醫(yī)院、住宅、托幼等建筑較近時,館內(nèi)噪聲較大的觀演廳、排練室、游藝室等布置時應盡量遠離上述建筑,并采取必要的噪聲控制措施。
    3.1.3 兒童、老人專用活動房間應布置在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別設置適于兒童和老人使用的衛(wèi)生間。
    3.1.6 5層及5層以上設有群眾活動、學習輔導用房的文化館建筑應設置電梯。
    3.2.1 觀眾廳規(guī)模超過300座時,坐席排列、安全疏散、視線及聲學設計應符合劇場設計要求。規(guī)模小于300座時,地面可不升起,舞臺空間高度可與觀眾廳相同,并注意語言清晰度要求。
    3,2.3 游藝用房應分大、中、小室,其使用面積分別不小于65、45、35m2,并附設管理和貯藏間。
    3.2.4 舞廳應設存衣間、吸煙室及貯藏間,其活動面積按每人2 m2計,應具有單獨 開放的條件及直接對外的出人口。
    3.2.5 展廳內(nèi)參觀路線應通順,以自然采光為主,避免眩光和直射陽光。出入門尺寸應滿足安全疏散、搬運版面和展品的要求。
    3.2.6 閱覽用房應設于館內(nèi)較安靜的部位,光線應充足,避免眩光和直射陽光。
    3,3.2 綜合排練室的位置應考慮噪聲對相鄰用房的影響,室內(nèi)應附衛(wèi)生間及器械貯 藏間,并可設淋浴間。排練室凈高不低于3.6m,使用面積按6m2/人計。
    3.3.3 教室使用面積每人不小于1.4m2,布置尺寸不小于中小學校規(guī)定。
    3.3.4 美術(shù)、書法教室宜為北向側(cè)窗或天窗采光,設洗滌池。
    3.4.3 琴房每間使用面積不小于6m2,并考慮音質(zhì)及隔聲。
    3.4.5 錄音室及控制室應采用隔聲門窗,其間的隔墻上應設隔聲觀察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