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的控訴:世界拒錄罪在留學中介

字號:

我本是個后知后覺的人,對于媒體的覆蓋倒能淡然處之,直到我看到了許多網(wǎng)站對于我申請失敗的分析。我忍不住了。
    主要不是要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會特別是向?qū)W弟學妹們傳達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有某位留學公司的執(zhí)行長認為我的申請一定是有斧鑿之痕,只展示了各種頭銜和獎項,而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誠、有興趣的部分”,從而導(dǎo)致失敗。也有人評論道美國人覺得我的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的工作經(jīng)歷都是官方行為,在“政審”方面沒有過關(guān)。還有朋友直接評論道:“書呆子,活該!”
    感謝他們的精彩點評。如果把我的申請失利作為一個案例研究而呈現(xiàn)于大學課堂之上,他們的解答不可謂沒有創(chuàng)意,不可謂不深刻。然而,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夠跟大家分享我的經(jīng)驗的人,還是我自己。所以我想在此回駁以上觀點,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當然,回駁并不是冒犯;觀點的碰撞才能營造學術(shù)的氛圍。況且,我還要感懷所有對此發(fā)表見解的人(無論什么見解),因為畢竟,你們對我的關(guān)注,見證了我的成長。
    回應(yīng)1:我的申請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種頭銜。我的essay中,完全沒有提我的各種頭銜,完全沒有提到數(shù)學競賽的獎項。我的主題全部是興趣,特別是對于這個世界、對于生活的興趣,對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興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刻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并且終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題上面。
    回應(yīng)2:其實,學生會和班長的工作并不是我的側(cè)重。恰恰相反,我的申請中著重于展現(xiàn)在模聯(lián)、志愿服務(wù)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creativity. 特別是在面試過程中,我強調(diào)的是我的自己聯(lián)系、創(chuàng)辦的活動和機會,比如校內(nèi)外的志愿服務(wù)、北京地球村的環(huán)保行動等等,避開了主流的“官方”行為。我想,如果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就要盡量“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回應(yīng)3:這個我沒話說,不過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高考(論壇)狀元不一定(或者說一定不)是書呆子。至少,他們還有豐富的感情生活(這個略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申請出現(xiàn)了問題呢?或許只有美國人自己知道,而他們又從來都不會告訴你。那么我想,現(xiàn)在我自己的分析,應(yīng)該是權(quán)威的了。既然權(quán)威,就要深入,我們說得遠一點、廣一點。
    外因:美國的問題,美國人的問題
    曾經(jīng)有人安慰我,如果你想被美國錄取,要么你家有錢,要么你家有人,要么你是女生。這當然有些言過其實,不過它傳達的精神或許值得我們品玩。
    內(nèi)因:我自己的問題
    1、 起步晚:我做出申請美國本科的決定,是在高二上學期學生會競選獲勝、丘成桐杯成績差強人意之時。反觀成功的同齡人,這個時間或許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對美國的認識相當有限,自然對于美國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 SAT分數(shù)不夠高。其實2240還算不錯了,但是在美國人非常重視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當然更好的分數(shù)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傳統(tǒng)的數(shù)理化,而且沒有AP(當然這個的重要性沒有那么大)。這與自己起步晚、活動多而分散了一定經(jīng)歷有關(guān)、
    3、 美式競賽AMC-AIME系統(tǒng)成績不算好。雖然在高中聯(lián)賽-集訓隊系統(tǒng)中我取得的成績算是申請人中為出色的之一了,但是(我自己也奇怪)AMC和AIME的成績至少沒有拿到過學校高分,而美國人當然相信自己的系統(tǒng)。這完全是我的問題,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4、 不了解很多訊息和包裝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還可以用被錄同學的推薦信這樣高級的手法……
    5、 過于全面的展現(xiàn)了自己。我感覺能寫的太多了,后全面照顧的結(jié)果就相當于什么都沒有照顧到。如果你每方面都很優(yōu)秀、都很喜愛,美國人是不會相信的(這或許是為什么有人會以為我的申請有斧鑿之痕)。技巧是,一兩個閃光點遠遠勝過幾百個閃光點,因為你能被閱讀者記住。
    6、 (我不覺得這是我的問題)我全部要了全獎,稅單的收入少的可憐(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后說兩句
    從留學申請道內(nèi)人士角度看,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Brown, Caltech, Columbia, Duke, Harvard, MIT, Princeton, Stanford,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iams, Yale 這十一個頂尖學校全部拒絕了我(雖然其中H/Y/M/W/Columbia/D/B都讓我有過waitlist的幻想),這或許在中國人留美申請的歷也可以記上一筆。但是我覺得這些拒絕并不能摧垮我對自己、對朋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因為畢竟,申請只是一個經(jīng)歷,申請結(jié)果也只發(fā)生在過去。美國人對大陸學生的錄取現(xiàn)在看已經(jīng)有了一套比較有章可循的模式,因為大量留學機構(gòu)的介入使得在中國學生和美國大學的雙向選擇中很多心照不宣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形成。我覺得我成功的一點,在于自己敢于申請全獎,敢于抵制中介,敢于面對挫折。我還堅守著一個真實的、沒有被“專業(yè)人士”的咨詢打亂的自我,縱然這個自我并不完美,但他很純粹,讓我很踏實。
    當然,我要對學弟學妹們說,選擇中介而走入世界頂尖大學亦無可厚非,這是靈活變通之道,而對于你們的未來或也大有裨益。但是,不管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請你熱愛自己的選擇,然后全身心投入去做,對于結(jié)果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申請的作用在于使你認識自己,結(jié)果完全應(yīng)該是第二位的考量。縱使中介幫助了你,也請你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在自己的展示過程中扮演主動。功利一點不一定不好,有人引著瀏覽身邊的風景,也不一定不從容淡定。但是,我們一定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后分享兩句話:
    1. It’s better to be rejected by Princeton than by yourself.
    2. 1+1在Harvard等于2,在清華還是等于2。
    祝大家都能快活地為自己的前程奔波,能始終不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奮進的動力。我們一定會成功!
    后記:個人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我們一起來探討吧。我寫這些話的目的,就在于希望和大家分享,其實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因果,沒有那么多邏輯。(參看Taleb Black Swan)媒體說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么去看它。我就是希望大家能轉(zhuǎn)移對我的結(jié)果的關(guān)注,摒棄一切的成見。我們的處世態(tài)度,不能被別人左右。想好了,就做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