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培訓費該如何賠

字號:

案例
     小李2000年進入某公司任技術部門的工程師,并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由于小李工作表現(xiàn)很突出,2001年12月公司安排他到加拿大參加一個產品的維修培訓。當時小李與單位簽了一個擔保協(xié)議,由小李的妻子為他赴加拿大培訓提供擔保,作為小李的經濟保證人,其中約定:若小李到加拿大進行培訓后繼續(xù)為公司工作未滿3年辭職,小李的妻子應負擔保責任,賠償公司為小李培訓而支付的全部費用人民幣5萬元;培訓責任可按小李進修后回公司的工作服務期遞減,即繼續(xù)工作不滿1年的賠償80%,以后每工作滿1年,遞減20%,直至服務期滿不再承擔賠償責任。
     小李在回國后,于2002年5月辭職離開單位。該公司就根據(jù)當初簽訂的協(xié)議要求小李賠償4萬元的違約金。小李認為公司的要求不合理,認為公司為他支付的全部培訓費用其實只有來回的差旅費和津貼,而且擔保協(xié)議也是該公司的格式合同,小李及其妻子當時也只有簽字的份,所以不愿意賠償公司要求的4萬元。雙方就此訴至當?shù)貏趧訝幾h仲裁委員會,結果裁決小李應按當初雙方約定賠償該公司4萬元人民幣。
     《中國勞動保障報》法律事務中心副主任魯志峰:
     這是一起因培訓費賠償問題而引發(fā)的勞動糾紛。本案中,小李在接受培訓前與單位簽訂了培訓協(xié)議,協(xié)議中就培訓費的賠償問題作出了約定,因此,小李在服務期內辭職時就應當根據(jù)協(xié)議的約定向單位賠償相應的費用。仲裁委員會裁決小李向公司支付4萬元的經濟損失也是合法有據(jù)的。
     勞部發(fā)[1995]223號《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補償辦法》第4條規(guī)定:勞動者違反規(guī)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的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 3、給生產經營、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費用。這里的培訓費用是指單位有支付憑證的、與培訓有直接關系的費用,包括培訓期間的車旅費、住宿費、培訓課程費及其他相關費用。
     關于培訓費如何賠償?shù)膯栴},勞辦發(fā)[1995]264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處理依據(jù)問題的復函》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復函》規(guī)定:用人單位出資(指有支付貨幣憑證的情況)對職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職工提出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如果在試用期內,則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該項培訓費用。如果試用期滿,在合同期內,則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支付該項培訓費用,具體支付辦法是:約定服務期的,按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支付;沒約定服務期的,按勞動合同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遞減支付;沒有約定合同期的,按5年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支付;雙方對遞減計算方式有約定的,從其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