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的高考作文新寫法(5)

字號:

四。書信式
    以書信的形式寫大作文,顯得自由靈活,親切真實。如 2001 年重慶市中考作文要求是以“北京申奧”為話題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一考生以《致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一封信》為題作文,文中客觀地介紹了中國承辦奧運(yùn)會的實力,熱情地敘述了中國人民為申辦奧運(yùn)作出的種種努力,激情地抒發(fā)了中國人民承辦奧運(yùn)的渴盼,也得體地表過了中國人民辦好奧運(yùn)的信心,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滿腔的愛國熱忱,本文也因形式靈活、內(nèi)容翔實、表達(dá)得體而獲得了滿分。
    給教育局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部長先生:
    您好!
    我是一個小書包,因不堪重負(fù),特向您提筆寫信,請您聽聽我一個小書包的苦衷:
    雖國家實施減負(fù),但形勢絲毫未變,我的小主人為了備考,便四處搜羅了許多參考書。開始我也很迷惑不解,“既然是減負(fù),為啥還要搞題海戰(zhàn)術(shù)呀!”可是隨著“減負(fù)工作”的不斷深入,我也明白了這“減負(fù)”中的奧妙。
    “減負(fù)”是指減少學(xué)生的課業(yè)負(fù)擔(dān)及心理負(fù)擔(dān),推進(jìn)素質(zhì)教育,促進(jìn)學(xué)生全面發(fā)展。從表象上看,“減負(fù)”的呼聲特高,實則不然。為了應(yīng)付考試,為了能在排名表上排個好名次,小主人仍要一頭扎進(jìn)題海中,老師仍要推行“填鴨式”教育,家長仍以分?jǐn)?shù)論“英雄”。這樣一來,“減負(fù)”結(jié)果變?yōu)椤凹迂?fù)”。
    看著小主人近視度數(shù)一天一天地增大,書本一天一天地增多,我真有些不忍。可為了便于小主人的學(xué)習(xí),我也只好苦苦撐著,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肚子”已被過多的輔導(dǎo)書“塞破”,我的兩臂也開始“脫臼”。
    為了真正提高小主人的素質(zhì),望部長先生多多關(guān)心:看看怎樣才能減負(fù)?怎樣才能增效?怎樣才能使我放心退役?若能如此,吾心足矣!
    謝謝您,在此聽一個小書包的牢騷!
    此致
    敬禮
    一個心疼主人的小書包
    2002年#月#日
    簡評:采取書信的形式,真實感強(qiáng);用自述的口吻娓娓訴說應(yīng)試教育的弊端,讓讀者感到真切;運(yùn)用擬人手法形象描述;結(jié)尾運(yùn)用排比式的疑問表達(dá)了學(xué)子的心聲。
    上諸葛孔明書
    諸葛先生:
    先生近來無恙?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匡扶漢室之志,明察秋毫,寬厚愛人,忠貞不二之心,流芳百世,萬民景仰。余乃先生駕鶴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學(xué)子,深仰先生大義,故不揣淺陋,欲向先生進(jìn)言——望先生明鑒。
    先生忠義,天地可證,日月可鑒。但為何終未能入主中原,了劉皇叔之遺愿?人皆以為后主之責(zé),余以為實乃先生之過也。憶當(dāng)年,先主托孤白帝,先生盡心輔佐,為的是以期大業(yè),一統(tǒng)中原。然后主不肖,親小人,遠(yuǎn)賢臣,朝綱腐敗,軍紀(jì)混亂,民生凋蔽,更聽信佞臣黃皓之讒言,以致先生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此不乃天下恨乎?先生想必記得,先主托孤白帝曾有言語曰:“阿斗能輔則輔,如若不才,丞相可取而代之”。然先生明知后主無匡扶社稷之德,然亦披肝瀝膽,,竭忠盡愿,欲以一木扶將傾之大廈,聯(lián)吳抑曹,北伐中原,深入不毛,七擒孟獲……然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忠義之士,英雄豪杰,無不為先生此舉深表遺憾。
    余以為先生觀念尚需變通。忠君之道,不在抱殘守缺,而應(yīng)請君側(cè),明君志。國富民強(qiáng),臣子之職;國貧民弱,君王無道,臣子之失也。若君王無道,國無可救藥。君王賢明,而臣子不知道變通,僅以耿耿忠心,實乃逆天道、背人心之妄臣也。余以為先生之不取,乃真正之大不忠也!余揣摩先生不欲自為成都之主,乃報答玄德公知遇之恩也。然先生不以漢之將來為重,而舍大義取小義,先生亦需思量,先生遺言正表明其以為,漢室之興重于地位相襲。先生嘔心瀝血,卻寄希望于后主,此謬矣。后主朽木,實不可雕也,先生必知之。為報恩而縱后主,縱有先生滿腹韜略亦難成大業(yè)。余不知先生在九泉之下以何面目向皇叔交代?漢室未興,大業(yè)未成,皇叔遺言難伸,先生壯志未酬,何言忠義?
    法須變,變則通,通則穩(wěn)。商君變國不法古,治世不一道,變祖宗之法,為治國之策。費(fèi)井田,開阡陌,助秦富強(qiáng),終成霸業(yè)。姜太公殷商舊臣,萬世暴臣,助武王伐討,成就一世英名。君王常易,天道長存。順天意民心,忠君報國,不為愚忠所累,方為智者所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先生理應(yīng)承皇叔遺志,廢后主而登九五,勵精圖治,君臣一心,掃齊八荒,包舉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重振大漢之雄威,方為大忠大義之舉也!
    余才疏學(xué)淺,言辭中尚有沖撞之處,還望海涵。
    后生×××頓首
    甲申年×月×日
    再上諸葛孔明書
    諸葛丞相:
    丞相近來安否?余乃前作書之無名小輩也。先生記否?余前次之書先生可曾啟覽乎?余曾言先生之弊作,此書乃欲言先生之疏也。
    先生用兵可謂神出鬼沒,計無虛發(fā),此亦后生所以佩服先生者。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為國為民殫精竭力,勞神苦思,自白帝受命以來,廢寢忘食,整夜憂嘆,欲北定中原,光復(fù)漢室。先生窺待時機(jī)成熟,發(fā)兵北進(jìn),進(jìn)駐祁山,與曹軍對壘。但終未成大志,了皇叔遺愿,何也?先生不知道變通也。先生曾分析祁山之重,熟不知此地,曹軍亦不知乎?曹軍必以主力之扼守,故急切難攻。反觀漢軍,勞軍遠(yuǎn)征,軍士多水土不服,此一弊也;兩軍相持,糧草不濟(jì),二弊也;兵少將寡,能出謀劃策,沖鋒陷陣者可謂少也,此三弊也;不占天時地利,四弊也??偞怂谋?,豈可易取曹魏乎?致使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余曾言,法須變,變則通,通則穩(wěn)。先生若靜心細(xì)想,豈不知避其主力,擊其弱乎?先生以中軍與曹魏對陣,以左右軍側(cè)出祈山,擊其弱處,迂回到曹軍后,使其腹背受敵,還望其軍不降乎?則漢室之興指日可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