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概況和工程分析
(一)工藝流程
輸電線路對環(huán)境的主要影響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的環(huán)境影響兩個階段,其工藝流程及主要產污點見圖2。
(二)變電所及開關站
本工程新建變電所包括500kV六安變電所和500kV銅貴變電所,新建開關站包括淮南開關站和寧國開關站,同時,變電部分還包括肥西變電所擴建2個500kV出線間隔。變電所及開關站工程建設規(guī)模見表1。
1.所址地理位置(略)
2.主要設備
變電所主要設備:750MVA主變壓器、500kV出線、220kV出線、120~180MVar高壓電抗器、60MVar低壓電抗器、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等。
開關站主要設備:無主變壓器、500kV出線、220kV出線、120~180MVar高壓電抗器、60MVar低壓電抗器、斷路器、引線及隔離開關、電流、電壓互感器等。
3.所區(qū)總平面布置(略)
4.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變電所(開關站)供排水
本工程各變電所及開關站用水主要用于消防、生活用水及綠化,用水量較小。本工程四座變電所(開關站)均采用“打井”方式取水。
變電所(開關站)產生的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變電所(開關站)人員編制按25人計,一天三班,日排生活污水約2m3/d。
所區(qū)生活污水、雨水均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生活污水采用二級生化處理裝置,推薦采用WSZ-1型裝置一套,處理水量為Q’1m3/h,埋地式布置。生活污水經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后回用于所區(qū)綠化,正常情況下不排放。
六安變及銅貴變主變壓器下設有事故油坑,事故情況下的油污水經事故油池集中后,委托有資質單位集中回收處理,不排入環(huán)境水體。
6.噪聲源強
500kV變電所運行期間的可聽噪聲主要來自主變壓器、電抗器和室外配電裝置等電器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噪聲,主變噪聲約75dB(A)。開關站內無主變壓器,主要設備為斷路器、引線及隔離開關、電抗器等,其中電抗器設備聲級在75dB(A)左右。
(三)輸電線路
本工程輸電線路基本情況見表6。
1.路徑方案及走向(略)
2.路徑方案選擇原則
(1)避讓重要軍事設施、城市、鎮(zhèn)區(qū)及規(guī)劃區(qū),滿足地方城鎮(zhèn)規(guī)劃要求:
(2)避開較大的村莊及密集的民房,盡量避讓工廠、磚瓦場及加油站等;
(3)注重環(huán)境保護,避讓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基本農田保護區(qū)、淮南地區(qū)礦區(qū)資源、文物古跡保護單位等敏感區(qū);
(4)路徑方案應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5)路徑方案盡可能結合電網發(fā)展規(guī)劃的需要,歸并電力走廊;
(6)路徑方案盡可能少占土地減小線路通道,節(jié)省土地資源;
(7)路徑方案盡可能與沿線規(guī)劃或在建的其他項目相互協(xié)調:
(8)對于跨長江、淮河采用大跨越方案,避免對通航、江堤的影響。
3.桿塔和基礎
(1)桿塔。
為壓縮線路走廊寬度,減少土地資源占用,本工程線路采用同塔雙回路緊湊型桿塔和鼓型排列塔(圖3)。
(2)基礎。
根據(jù)本工程的地質、地形情況,基礎型式主要以斜柱式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為主;低山丘陵地段,基礎型式考慮盡量利用原狀土的良好性能和較高的承載力,對巖石露頭或覆蓋地很薄且?guī)r石整體性較好的塔位,采用巖石嵌固基礎,覆蓋地較厚的采用掏挖式基礎;對于線路所經的圩區(qū)、河流跨越的兩岸、無法避讓的魚(池)塘等軟弱地基段,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
4.路徑協(xié)議
本工程建設單位已取得所址及線路沿線各市、縣政府相關部門同意路徑方案的文件。同時還分別到沿線各縣市的軍分區(qū)、水務局、林業(yè)局、文物局、電信局、廣電局、聯(lián)通公司等單位收集了有關資料并在線路路徑選擇過程中予以考慮。
5.輸電線路交叉跨越
本工程輸電線路交叉跨越有鐵路、公路、河流、電力線、通訊線等,其主要跨越原則如下:
(1)導線對地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許距離滿足《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92—1999)要求。
(2)邊導線外側5m范圍內有人居住的房屋及雖不住人但為易燃房頂?shù)慕ㄖ飸璨鸪?BR> (3)邊導線外側5m范圍內無人居住且屋頂為耐火材料的建筑物和邊導線外側5m以外的建筑物,能夠滿足導線風偏位置,對建筑物的凈距大于8.5m和地面m1處的未畸變電場強度低于4kV/m時,可以不拆。
(4)送電線路通過林區(qū)時,為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減少樹木砍伐量,本工程設計將考慮抬高架線高度,以高跨方式通過林區(qū),原則上對樹木不砍伐。線路通過經濟作物區(qū)時也采取高塔跨越。
(四)工程占地
1.變電所及開關站
本工程變電所及開關站占地類型主要為—般農田、林地、機耕路及少量鷴宅基地,其余為荒地,不占用基本農田。
2.輸電線路
本工程全線共需建雙回路桿塔1 284基,按每基桿塔平均占地200m’計,共需占地25.68hm2,這部分占地屬永久性占地。塔基占地類型主要為一般農田、林地及其他用地。另外還有塔基施工區(qū)、牽張場、材料場、棄土棄渣場、施工臨時道路、人抬道路等臨時占地。
(五)項目對環(huán)境主要影響分析
1.變電所及開關站
(1)電磁環(huán)境影響:變電所的電磁場主要由各種變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生。主要污染因子為工頻電磁場對周圍環(huán)境和居民造成的影響及高頻電磁波對周圍環(huán)境的無線電干擾影響。
(2)聲環(huán)境影響:500kV變電所運行期間產生的電磁設備噪聲及冷卻風扇空氣動力噪聲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水環(huán)境影響變電所運行期的水污染源主要為生活污水及主變事故油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運行人員產生的糞便污水和食堂洗滌廢水,污染因子為BOD5、COD、SS、油類、總磷、總氮、大腸菌群等,經過處理達標后回收作綠化用水或排放。
油污水主要來自變壓器檢修和事故工況,污染因子為油類、SS等。檢修時,變壓器中的油被抽到貯油罐中然后回用,發(fā)生的油污水量很少。當突發(fā)事故時,產生事故油污水。主變壓器下建有事故油坑,并與布置在主變組附近容積約40m’的總事故貯油池相通,以貯存突發(fā)事故時產生的漏油及油污水,這部分油污水由專業(yè)單位回收處理。
2.輸電線路
(1)電磁環(huán)境影響:在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運行期,在它周圍會產生工頻電磁場,但是與高頻電視和無線電發(fā)射臺不同的是,由于其頻率很低(只有50Hz),因此僅存在于輸電線路的附近,而且輸電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磁場強度隨著離線路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小。
另外在惡劣天氣(如下大雨、下雪天)條件下,輸電線路會因電暈而產生高頻電磁波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影響附近居民區(qū)部分無線電臺頻段的收聽。
(2)聲環(huán)境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產生的電暈也會產生一定的可聽噪聲。一般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都在45dB(A)以下。
(3)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輸電線路塔基占地為永久性占地,這些土地性質將由農業(yè)用地變?yōu)楣I(yè)用地:輸電線路走廊為臨時性占地,施工結束后仍可進行農業(yè)耕作或綠化,基本不影響其原有的土地用途;輸電線路施工時會破壞自然植被和樹木,可能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一般在施工結束后即可恢復。
輸電線路走廊內拆遷房屋后,原來夯實的地基和廠房用地可以恢復為農田,補償部分農業(yè)用地或種植樹木變?yōu)榫G化帶,也改變了原來的使用功能。
另外,在線路及變電所的施工期,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土石方的開挖,如防護措施不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4)對自然景觀影響輸電線路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對周圍景觀產生一些影響。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大部分在平原農村和丘陵地帶,路徑選擇均避開了沿線的風景名勝區(qū)、公益林區(qū)等。線路長江大跨越將跨越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段,跨越位置距上下游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距離均在16km以上,對自然生態(tài)及景觀的影響較小。
分析:
1.主要特點
(1)報告書按變電所(開關站)、輸電線路分別進行分析,簡潔明了。
(2)報告書從項目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總平面布置,技術經濟指標,路徑方案,施工工藝,桿塔和基礎,對公路、鐵路、電力線等交又跨越,長江、淮河大跨越,工程占地及可能對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突出了輸變電工程的特點,且工程污染源分析清楚。
(3)本工程選址選線均已避開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城鎮(zhèn)規(guī)劃區(qū)、機場、軍事目標及無線電收信臺等重點保護目標,所址、路徑方案是可行的。
2.存在的問題
(1)對擴改建工程,應說明原有工程概況、環(huán)評及竣工驗收情況、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存在的環(huán)保問題等。
(2)明確樹木砍伐類型;明確本線路跨越自然保護區(qū)段的施工方案。
(3)變電所(開關站)在雨季時生活污水不能利用,應根據(jù)變電所與開關站廢水排故受納水體的功能,明確廢水排放標準和排放去向。
(4)從環(huán)境保護、投資、占地等角度分析單回路與同塔雙回路緊湊型布置與鼓型排列韻優(yōu)劣性。
(5)線路經過二處行洪區(qū),應說明路徑選擇的合理性。
(6)應說明本工程輸電線路與其他線路平行之間的關系。
(一)工藝流程
輸電線路對環(huán)境的主要影響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的環(huán)境影響兩個階段,其工藝流程及主要產污點見圖2。
(二)變電所及開關站
本工程新建變電所包括500kV六安變電所和500kV銅貴變電所,新建開關站包括淮南開關站和寧國開關站,同時,變電部分還包括肥西變電所擴建2個500kV出線間隔。變電所及開關站工程建設規(guī)模見表1。
1.所址地理位置(略)
2.主要設備
變電所主要設備:750MVA主變壓器、500kV出線、220kV出線、120~180MVar高壓電抗器、60MVar低壓電抗器、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等。
開關站主要設備:無主變壓器、500kV出線、220kV出線、120~180MVar高壓電抗器、60MVar低壓電抗器、斷路器、引線及隔離開關、電流、電壓互感器等。
3.所區(qū)總平面布置(略)
4.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變電所(開關站)供排水
本工程各變電所及開關站用水主要用于消防、生活用水及綠化,用水量較小。本工程四座變電所(開關站)均采用“打井”方式取水。
變電所(開關站)產生的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變電所(開關站)人員編制按25人計,一天三班,日排生活污水約2m3/d。
所區(qū)生活污水、雨水均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生活污水采用二級生化處理裝置,推薦采用WSZ-1型裝置一套,處理水量為Q’1m3/h,埋地式布置。生活污水經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后回用于所區(qū)綠化,正常情況下不排放。
六安變及銅貴變主變壓器下設有事故油坑,事故情況下的油污水經事故油池集中后,委托有資質單位集中回收處理,不排入環(huán)境水體。
6.噪聲源強
500kV變電所運行期間的可聽噪聲主要來自主變壓器、電抗器和室外配電裝置等電器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噪聲,主變噪聲約75dB(A)。開關站內無主變壓器,主要設備為斷路器、引線及隔離開關、電抗器等,其中電抗器設備聲級在75dB(A)左右。
(三)輸電線路
本工程輸電線路基本情況見表6。
1.路徑方案及走向(略)
2.路徑方案選擇原則
(1)避讓重要軍事設施、城市、鎮(zhèn)區(qū)及規(guī)劃區(qū),滿足地方城鎮(zhèn)規(guī)劃要求:
(2)避開較大的村莊及密集的民房,盡量避讓工廠、磚瓦場及加油站等;
(3)注重環(huán)境保護,避讓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基本農田保護區(qū)、淮南地區(qū)礦區(qū)資源、文物古跡保護單位等敏感區(qū);
(4)路徑方案應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5)路徑方案盡可能結合電網發(fā)展規(guī)劃的需要,歸并電力走廊;
(6)路徑方案盡可能少占土地減小線路通道,節(jié)省土地資源;
(7)路徑方案盡可能與沿線規(guī)劃或在建的其他項目相互協(xié)調:
(8)對于跨長江、淮河采用大跨越方案,避免對通航、江堤的影響。
3.桿塔和基礎
(1)桿塔。
為壓縮線路走廊寬度,減少土地資源占用,本工程線路采用同塔雙回路緊湊型桿塔和鼓型排列塔(圖3)。
(2)基礎。
根據(jù)本工程的地質、地形情況,基礎型式主要以斜柱式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為主;低山丘陵地段,基礎型式考慮盡量利用原狀土的良好性能和較高的承載力,對巖石露頭或覆蓋地很薄且?guī)r石整體性較好的塔位,采用巖石嵌固基礎,覆蓋地較厚的采用掏挖式基礎;對于線路所經的圩區(qū)、河流跨越的兩岸、無法避讓的魚(池)塘等軟弱地基段,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
4.路徑協(xié)議
本工程建設單位已取得所址及線路沿線各市、縣政府相關部門同意路徑方案的文件。同時還分別到沿線各縣市的軍分區(qū)、水務局、林業(yè)局、文物局、電信局、廣電局、聯(lián)通公司等單位收集了有關資料并在線路路徑選擇過程中予以考慮。
5.輸電線路交叉跨越
本工程輸電線路交叉跨越有鐵路、公路、河流、電力線、通訊線等,其主要跨越原則如下:
(1)導線對地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許距離滿足《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92—1999)要求。
(2)邊導線外側5m范圍內有人居住的房屋及雖不住人但為易燃房頂?shù)慕ㄖ飸璨鸪?BR> (3)邊導線外側5m范圍內無人居住且屋頂為耐火材料的建筑物和邊導線外側5m以外的建筑物,能夠滿足導線風偏位置,對建筑物的凈距大于8.5m和地面m1處的未畸變電場強度低于4kV/m時,可以不拆。
(4)送電線路通過林區(qū)時,為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減少樹木砍伐量,本工程設計將考慮抬高架線高度,以高跨方式通過林區(qū),原則上對樹木不砍伐。線路通過經濟作物區(qū)時也采取高塔跨越。
(四)工程占地
1.變電所及開關站
本工程變電所及開關站占地類型主要為—般農田、林地、機耕路及少量鷴宅基地,其余為荒地,不占用基本農田。
2.輸電線路
本工程全線共需建雙回路桿塔1 284基,按每基桿塔平均占地200m’計,共需占地25.68hm2,這部分占地屬永久性占地。塔基占地類型主要為一般農田、林地及其他用地。另外還有塔基施工區(qū)、牽張場、材料場、棄土棄渣場、施工臨時道路、人抬道路等臨時占地。
(五)項目對環(huán)境主要影響分析
1.變電所及開關站
(1)電磁環(huán)境影響:變電所的電磁場主要由各種變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生。主要污染因子為工頻電磁場對周圍環(huán)境和居民造成的影響及高頻電磁波對周圍環(huán)境的無線電干擾影響。
(2)聲環(huán)境影響:500kV變電所運行期間產生的電磁設備噪聲及冷卻風扇空氣動力噪聲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水環(huán)境影響變電所運行期的水污染源主要為生活污水及主變事故油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運行人員產生的糞便污水和食堂洗滌廢水,污染因子為BOD5、COD、SS、油類、總磷、總氮、大腸菌群等,經過處理達標后回收作綠化用水或排放。
油污水主要來自變壓器檢修和事故工況,污染因子為油類、SS等。檢修時,變壓器中的油被抽到貯油罐中然后回用,發(fā)生的油污水量很少。當突發(fā)事故時,產生事故油污水。主變壓器下建有事故油坑,并與布置在主變組附近容積約40m’的總事故貯油池相通,以貯存突發(fā)事故時產生的漏油及油污水,這部分油污水由專業(yè)單位回收處理。
2.輸電線路
(1)電磁環(huán)境影響:在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運行期,在它周圍會產生工頻電磁場,但是與高頻電視和無線電發(fā)射臺不同的是,由于其頻率很低(只有50Hz),因此僅存在于輸電線路的附近,而且輸電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磁場強度隨著離線路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小。
另外在惡劣天氣(如下大雨、下雪天)條件下,輸電線路會因電暈而產生高頻電磁波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影響附近居民區(qū)部分無線電臺頻段的收聽。
(2)聲環(huán)境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產生的電暈也會產生一定的可聽噪聲。一般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都在45dB(A)以下。
(3)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輸電線路塔基占地為永久性占地,這些土地性質將由農業(yè)用地變?yōu)楣I(yè)用地:輸電線路走廊為臨時性占地,施工結束后仍可進行農業(yè)耕作或綠化,基本不影響其原有的土地用途;輸電線路施工時會破壞自然植被和樹木,可能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一般在施工結束后即可恢復。
輸電線路走廊內拆遷房屋后,原來夯實的地基和廠房用地可以恢復為農田,補償部分農業(yè)用地或種植樹木變?yōu)榫G化帶,也改變了原來的使用功能。
另外,在線路及變電所的施工期,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土石方的開挖,如防護措施不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4)對自然景觀影響輸電線路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對周圍景觀產生一些影響。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大部分在平原農村和丘陵地帶,路徑選擇均避開了沿線的風景名勝區(qū)、公益林區(qū)等。線路長江大跨越將跨越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段,跨越位置距上下游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距離均在16km以上,對自然生態(tài)及景觀的影響較小。
分析:
1.主要特點
(1)報告書按變電所(開關站)、輸電線路分別進行分析,簡潔明了。
(2)報告書從項目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總平面布置,技術經濟指標,路徑方案,施工工藝,桿塔和基礎,對公路、鐵路、電力線等交又跨越,長江、淮河大跨越,工程占地及可能對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突出了輸變電工程的特點,且工程污染源分析清楚。
(3)本工程選址選線均已避開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城鎮(zhèn)規(guī)劃區(qū)、機場、軍事目標及無線電收信臺等重點保護目標,所址、路徑方案是可行的。
2.存在的問題
(1)對擴改建工程,應說明原有工程概況、環(huán)評及竣工驗收情況、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存在的環(huán)保問題等。
(2)明確樹木砍伐類型;明確本線路跨越自然保護區(qū)段的施工方案。
(3)變電所(開關站)在雨季時生活污水不能利用,應根據(jù)變電所與開關站廢水排故受納水體的功能,明確廢水排放標準和排放去向。
(4)從環(huán)境保護、投資、占地等角度分析單回路與同塔雙回路緊湊型布置與鼓型排列韻優(yōu)劣性。
(5)線路經過二處行洪區(qū),應說明路徑選擇的合理性。
(6)應說明本工程輸電線路與其他線路平行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