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綜合輔導:整形外科患者的心理特點

字號:

整形外科學(plastic surgery)是外科學的一個分支,又稱整復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療范圍主要是皮膚軟組織、肌肉及骨骼等創(chuàng)傷、疾病、先天性或后天組織或器官的缺損與畸形。治療包括修復與再造兩個內容。以手術方法進行自體的各種組織移植為主要手段,也可采用異體、異體組織或組織代用品來修復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組織缺損或畸形,以改善或修復生理功能和外貌。我院在對患者施行整形手術的過程中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1)通過談話法、觀察法、測試法來獲取整形外科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2)通過設計手術、評價術后預期效果與患者共同商定手術方案施行手術;(3)對整形外科患者強調術前、術后的心理動力分析(即精神分析),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交談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要尊重患者的要求,使其充分了解手術所能達到的限度,使患者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減少醫(yī)療糾紛的出現(xiàn)。
    隨著整形外科的不斷發(fā)展,要求整形的患者不斷增多,對于整形患者的心理特點也逐漸被醫(yī)務人員所重視,患者在經(jīng)歷手術治療時,除了承受某些局部疼痛感外,更重要的是要體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他(她)們或者恐慌不安,或者冷靜沉著,或者充分信任,或者猶豫懷疑。為此,醫(yī)務人員不應該忽略患者的心理或內心世界,而應把患者的情緒和軀體疾病(或缺陷)過程聯(lián)系起來考慮問題。故此我院在對患者進行整形手術的過程中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以供參考。
    1 獲取臨床資料的方法
    每一位要求整形或美容的患者都懷有一定的目的性來求醫(yī),醫(yī)務人員從一開始就應對當事人或患者做出某種評估,如患者為一名青年人,在走向社會之后面臨就業(yè)、戀愛、婚姻、繁重的社會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激烈的競爭等壓力。要想在這個舞臺上馳騁,除了相應的學歷、技能外、通過整形改變外觀形象又增加了一份自信心和求職的優(yōu)勢。此類患者期望值高,內心多害怕手術失敗,或未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在整形開始前心理溝通非常重要,以下介紹幾種溝通方式。
    1.1 談話法 善于耐心細致地傾聽當事人敘述自己的苦悶,在輕松的會談過程中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動,首先要尊重對方,在語言傳播中無論受者是什么樣的人,無論同你的社會地位如何懸殊,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消除患者因容貌產(chǎn)生的自卑感;力求講普通話,言語通俗易懂,但又科學、客觀,不脫離實際;適當重復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概念,使聽者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桶参?,為他倒一杯水,哪怕一個小動作即可使其打消顧慮,配合手術順利完成。
    1.2 觀察法 通過患者的外貌、姿態(tài)、衣著、言談舉止和其他外在行為的特點,去推斷他們的個性特點、文化修養(yǎng)、自我控制力等。如對中年婦女進行整形手術,她們焦慮時自信心不足、恐怕失敗,有的想通過整形改善外觀形象,挽回瀕臨破碎的婚姻;有的丈夫有外遇,想通過手術增添愉悅感,挽回丈夫的心。這種患者盡管容貌很不理想,但其心目中所期望的術后效果遠遠超出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醫(yī)師若術前不能充分了解其自身條件及預計術后的效果,就達不到患者的期望值,對術后效果患者自然不滿意。
    1.3 測試法 針對不同求醫(yī)患者,設計一個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求醫(yī)者動機、對手術認知程度、期望達到的術后效果、對手術的顧慮。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的心理動態(tài),以便配合手術順利進行。此法為整形手術的安全開展提供了更為詳盡、準確的臨床資料,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對手術效果起作用的相關因素
    人類關于容貌的心理審美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他人容貌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自身容貌的評價。人類對人體容貌的評價心理學上稱為體象,對自身的評價稱為自我體象。這一心理活動的產(chǎn)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此人所處的地域文化、宗教、民族等,更重要的是受周圍環(huán)境中他人的影響。
    2.1 整形外科的手術設計 缺損、畸形的大小、形態(tài)、部位與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情況各有差別。因而手術的方式也常有不同,既要考慮患者的局部情況與特點,又要考慮患者的職業(yè)與本人的要求,靈活地運用某些基本原則,選擇一較合適的方法,才能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醫(yī)生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不應千篇一律,墨守成規(guī);又不應做毫無根據(jù)的設想與設計,使手術難以順利完成,或給患者帶來更為不滿意的后果,造成身體上或精神上不應有的負擔。只有充分了解病情與患者的思想狀況與要求,依據(jù)整形外科各項基本知識與術者自己的技術條件,大膽設想,充分醞釀研究,集思廣益,共同討論,選擇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才可滿足患者的要求。有時要求醫(yī)生獨立思考,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意見與方法,使患者的治療獲得突出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的要求,也提高了醫(yī)療水平。
    2.2 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暫時性因素也會影響手術效果 如術后手術部位暫時性腫脹,輕者1~3個月,重者可達半年以上。此時患者對周圍環(huán)境中他人的言語、目光都會非常敏感,在鏡中看到的自己也是如他人所言的“丑陋”。他會喪失等待徹底恢復的信心,怨天尤人,心煩氣躁,甚至與醫(yī)務人員發(fā)生糾紛,這時作為醫(yī)務人員更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科學地評價手術預期效果及暫時性現(xiàn)狀的原因,消除其顧慮。
    2.3 對一些特殊人群不宜貿然手術 (1)過于挑剔;(2)猶豫不決;(3)將某些明星作為對照版;(4)期望值過高;(5)無民事行為能力者;(6)有精神心理障礙者;(7)目標不明確者。此類人群對于手術效果缺乏正常、理智的評價和期望,即使外人看來“已經(jīng)很美了”,但其仍是百般挑剔,始終不滿意,對于手術效果帶來的正面評價受到影響。
    3 結論
    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整個手術的過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整形外科患者必須強調術前、術后的心理動力分析(即精神分析)。整形外科的患者以青年男女與兒童居多,因容貌異?;蛏铍y以自理的嚴重功能障礙,常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有的悲觀失望,有的甚至精神失常,且往往對治療效果抱有不切合實際的希望,因此醫(yī)務人員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對待患者 ,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地向患者解釋可能達到的實際效果,應如何正確對待身體或面部的形態(tài)。通過反復交談,使患者能認識到限于當前的醫(yī)療條件與技術水平,治療僅能取得某種程度的改進而不可能完全恢復正常面貌,同時手術后也不可能沒有瘢痕,只是使瘢痕處在較隱蔽的部位而已。
    整形手術前的接診非常重要,接診者除要具備審美觀,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同情患者并與其仔細交談取得患者的完全信任的醫(yī)生,才能發(fā)現(xiàn)患者要求手術的真正動機和期待。請求進行整形處理的任何一種社會角色,是帶著美容問題苦惱來的,術后他們能否帶著愉悅心情走,應成為整形醫(yī)務人員所關注的重點。術前醫(yī)生與患者的溝通尤其重要,患者需要得到友誼,得到重視,得到醫(yī)療信息,得到周到的服務,這就要求醫(yī)護人員應細心觀察、耐心了解、詳細分析患者的思想狀況,并做出正確的解答與判斷,之后才是解決好患者的問題。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交談解除他們的顧慮,并交代清楚手術效果,對一些要求過分、憂慮、多疑的患者,是否能夠手術應著重注意,不可草率實施手術。因此,醫(yī)生與患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對手術者更為重要,心理過程正常的人才能對美容手術及其結果認識和評價,心理過程不正常即心理障礙的人,是不能接受整形手術的。手術室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也是患者所關注的,手術中不講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以避免造成患者情緒不寧、不信任、思想負擔過重等負面影響;醫(yī)生要尊重患者的要求,使其充分了解手術所能達到的限度,使患者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減少醫(yī)療糾紛的出現(xiàn)。整形美容手術的術前準備一定要充分,例如術前照相、手術設計等要有完善的管理,必要時可出示有力的資料,以緩解醫(yī)療糾紛的程度。
    整形外科是隨著外科學與有關的??瓢l(fā)展而逐漸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因此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一般外科基礎以及有關學科的知識。如眼、耳鼻咽喉、口腔、神經(jīng)、泌尿、矯形、婦科、小兒、腫瘤等科的基礎理論與技術操作,還應有基礎醫(yī)學中的病理、組織胚胎、解剖等學科的基礎理論,方能適應整形外科不斷發(fā)展的要求,以便開拓新的治療技術與科研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