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理學理論指導:苯妥英鈉的藥物動力學

字號:

口服吸收較慢,85~90%由小腸吸收,吸收率個體差異大,受食物影響。新生兒吸收甚差??诜锢枚燃s為79%,分布于細胞內外液,細胞內可能多于細胞外,表觀分布容積為0.6L/kg.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8~92%,主要與白蛋白結合,在腦組織內蛋白結合可能還高??诜?~1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主要在肝臟代謝,代謝物無藥理活性,其中主要為羥基苯妥英(約占50~70%),此代謝存在遺傳多態(tài)性和人種差異。存在腸肝循環(huán),主要經腎排泄,堿性尿排泄較快。T1/2為7~42小時,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的患者,T1/2可為15~95小時,甚至更長。應用一定劑量藥物后肝代謝(羥化)能力達飽和,此時即使增加很小劑量,血藥濃度非線性急劇增加,有中毒危險,要監(jiān)測血藥濃度。有效血藥濃度為10~20mg/L,每日口服300mg,7~10日可達穩(wěn)態(tài)濃度。血藥濃度超過20mg/L時易產生毒性反應,出現(xiàn)眼球震顫;超過30mg/L時,出現(xiàn)共濟失調;超過40mg/L時往往出現(xiàn)嚴重毒性作用。能通過胎盤,能分泌入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