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胞胎兄弟齊上榜 學費難倒下崗父母(圖)

字號:

父親1000多元的月收入,支付不起三人的大學學費,三胞胎兄弟打算去打暑假工
    命運似乎格外垂青下崗工人張發(fā)興。18年前,37歲的妻子楊小平為他生下三胞胎兒子;18年后,三胞胎兒子同時考上大學。美中不足的是,1000多元的月收入,令張發(fā)興發(fā)愁支付不起三個兒子的學費。
    這三胞胎兄弟打算去打暑假工,以解燃眉之急。日前,由浙江中煙與南方都市報聯(lián)合舉辦的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開進梅州市大埔縣,這令三兄弟看到希望的曙光。
    下崗后打工養(yǎng)家糊口
    6月25日高考放榜,梅州市大埔縣龍崗西環(huán)三路一巷張家充滿了喜慶。這家的三胞胎兄弟張衍慶、張衍康、張衍寧,分別考到532分、601分、586分,均過大學理科第二批本科錄取分數(shù)線。他們的父母則為此喜憂參半。
    1991年12月12日,37歲的楊小平在大埔縣人民醫(yī)院生下三胞胎兄弟?!伴_始以為是雙胞胎?!睏钚∑皆谂R產(chǎn)前只帶了兩套嬰兒服住院。當晚7點多,老大老二在十多分鐘內(nèi)相繼順產(chǎn)降生,但胞衣遲遲未出,醫(yī)生隨后檢查方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時隔18年,張發(fā)興仍記得當年的激動與忙亂,“就像今年高考放榜,知道兒子們都考上后一樣激動”。張發(fā)興說,當年有幾十個親戚朋友幫忙,方將三胞胎兄弟安撫好。他以“慶康寧”為三胞胎兒子取名,中間的“衍”字則寄意“三人行”。
    為供養(yǎng)三個兒子,張發(fā)興勒緊腰帶。1993年,大女兒中考成績名列大埔縣第三,終因經(jīng)濟原因改念技校。1997年,張發(fā)興夫妻雙雙從大埔五金廠下崗。此后,他輾轉(zhuǎn)廈門、廣州、深圳等地打工,以此養(yǎng)活一家六口,而妻子則在家照顧三個兒子。
    在張發(fā)興夫婦看來,三個兒子能順利成長屬于“天生天養(yǎng)”。之所以考上大學,也與孩子自身努力有關。
    老二老三最愛招惹老大
    三胞胎兄弟的性格與外貌迥異。老大張衍慶內(nèi)向寡言,身高1.7米,外貌不像兩個胞弟;老二老三外形相像,身高分別是1.74米及1.76米,性格開朗,經(jīng)常心有靈犀同一時間想做同樣的事,“有時兩人同時想上廁所,就會為上廁所爭起來”。
    “小時候,我們倆常去招惹老大,結(jié)果都打不贏他。”老三張衍寧說,無論哪一個被老大打了,另一個必去幫忙。為阻止三兄弟打架,楊小平那時經(jīng)常嚇唬三兄弟,“哪個不聽話就賣掉哪個!”這話常令三兄弟和好如初,相互攬責。
    三人相互激將學習
    事實上,兄弟仨委實有不少共同點:喜歡相互激將對方,學習上相互競賽,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慣……
    從小到大,三兄弟均是所在班級的尖子。小學時,他們經(jīng)常在客廳的同一張桌上一起學習,不懂之處三人一起探討。在姐姐出嫁后,每人都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老三的成績其時比老二好,“就經(jīng)常刺激他‘你怎么那么笨哪!’”
    老二張衍康自然不服氣。他說,有時見到老三在念政治,就也跟著念,越念越大聲,最后兩人都比聲高。有時,老二也去刺激老大:“你要到我這個排名,還有很長距離?!辈贿^,老大似乎不受影響,一直安之若素地讀自己的書。
    欲打暑期工攢學費
    在高考成績出來后,分數(shù)低于兩個弟弟的張衍慶情緒較為失落。他已準備外出到餐館打工,“既為散心也為掙點費用”,老二老三也表示將去幫親戚帶小孩。
    三兄弟均是學理科,張衍慶想學金融或電子類;老二張衍康“非建筑不學”;老三張衍寧因腿部曾受傷,則“非醫(yī)學不讀”。
    面對三個兒子,張發(fā)興表示將想盡一切辦法去達成他們的心愿。他說,會想盡辦法為三個兒子籌夠?qū)W費。
    “正因為我們家不是有錢人,也沒人做官,所以我們一直鼓勵自己一定要爭氣!”對于自家家庭環(huán)境,三胞胎兄弟均樂觀對待。他們表示也曾羨慕那些富裕的獨生子女家庭,“但一想到他們很孤獨,我們就會為自己有著三兄弟而感到幸福,就會很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6月29日,三胞胎兄弟向利群陽光助學行動遞交了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