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護士護理論文指導: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

字號: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復發(fā);臨床特點;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方法:對2004~2007年我院62例PU復發(fā)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PU復發(fā)的臨床特點為40歲以前、男性易復發(fā);一、四季度PU復發(fā)明顯高于二、三季度;大多數(shù)存在誘因,達79.0%;療程短未維持治療易復發(fā);初治潰瘍S1期愈合易復發(fā)。結論:結合上述復發(fā)的臨床特點,采取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服藥指導、心理護理來減少侵襲增強防御來預防復發(fā)。
    目前質子泵抑制劑的應用使多數(shù)消化性潰瘍在4~8周內治愈,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使PU復發(fā)有所下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仍部分患者復發(fā)[1],對生存質量有一定影響。本文對2004~2007年我院62例PU復發(fā)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典型潰瘍癥狀
    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和(或)嘔血、黑便,并經胃鏡確診的PU患者212例。并對其進行了隨訪,隨訪時間1~3年,平均(1.3±0.5)年。經胃鏡復查確診為PU復發(fā)62例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18~78歲,平均(39.7±10.5)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34例,胃潰瘍(GU)18例,復合性潰瘍4例;多發(fā)性潰瘍6例。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雷尼替丁或奧美拉唑,常規(guī)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者給予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1.2臨床特點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PU復發(fā)具有下列臨床特點:①40歲以前易復發(fā),與40歲以后胃黏膜逐漸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有關;男性居多,男性飲酒、吸煙多可誘發(fā)潰瘍。②一、四季度PU復發(fā)明顯高于二、三季度。因天氣突然變化不適應,導致迷走神經失調,興奮性增強。③大多數(shù)存在誘因,達79.0%(49/62),最常見的誘因是飲酒吸煙(22例),酒精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吸煙可以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導致膽汁反流。其次是精神心理因素13例,長期負性情緒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動增強使胃十二指腸黏膜血流量下降[2],削弱了黏膜的自身防御功能,從而誘發(fā)潰瘍的復發(fā)。另外存在藥物因素如口服水楊酸類、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10例;有時同一患者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誘因同時存在;其他9例。④療程短未維持治療易復發(fā),療程短,胃黏膜修復不完善,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仍較弱可復發(fā)。⑤初治潰瘍不同的潰瘍愈合質量,潰瘍復發(fā)有差別。S1期愈合易復發(fā),與S1期愈合雖然上皮完整但組織結構明顯不正常有關[3].
    2結果
    護理干預后隨訪時間1~2年,平均1.4年,結果依從性提高(按醫(yī)囑服藥、戒煙酒及不合理生活方式、定期復診)達88.2%(187/212),潰瘍復發(fā)減少為19.3%(41/212)。
    3護理干預
    PU的發(fā)生是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侵襲因素與防御因素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PU的復發(fā),亦是一定程度上此平衡的破壞[4],因此結合上述復發(fā)的臨床特點,采取以下護理干預措施減少侵襲、增強防御來預防復發(fā):
    3.1健康教育
    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講解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遺傳因素、Hp感染、環(huán)境因素)、診斷標準、誘因、癥狀、預防措施、飲食療法、各種抗消化性潰瘍藥物使用(根除Hp、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藥物)的注意事項、定期復診指導。通過家屬參與系統(tǒng)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對PU的認識,改變患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提高治療依從性。
    3.2生活方式指導
    指導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根據(jù)病人的飲食習慣安排食譜,飲食營養(yǎng)均衡,給予高熱量、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勿食過冷、過硬、過熱、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可可、辣椒等;進餐要有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腹痛癥狀較重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者臥床休息。勸病人徹底戒除煙酒,尤其是青壯年男性患者。飯前便后要洗手減少Hp的傳播,Hp陽性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放入配有消毒液的容器中,30min后倒入下水道。其他囑患者服用水楊酸類者盡可能停用,即便未用亦要告誡患者以后慎用,如必須使用,應盡量選擇對胃黏膜刺激小的藥物,如塞來昔布或羅非昔布等,并同時選用PPI預防;在秋冬、冬春之季,可以預防性服用抗消化潰瘍藥物,生活、飲食要加倍注意。
    3.3服藥指導
    對PU患者必須給予正規(guī)、綜合、長期治療,包括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根除Hp等。質子泵作用時間可達72h,服藥2~3d內腹痛、噯氣、反酸等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部分患者自行停藥,應耐心向患者解釋藥物有關知識及長期服藥的必要性,質子泵抑制劑臨床上常用洛賽克和潘托拉唑,洛賽克可引起頭昏,特別是用藥初期,囑患者用藥期間避免做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常用胃黏膜保護劑有果膠鉍、硫糖鋁,果膠鉍在酸性環(huán)境中才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時服用,服果膠鉍過程中可使齒舌變黑,可應用吸管直接吸入。部分患者服藥后可出現(xiàn)便秘和黑便,停藥后自行消失,硫糖鋁宜餐前1h服用,因硫酸鋁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根除Hp的藥物可能出現(xiàn)如口苦、厭食、惡心、上腹不適等不良反應,如有嚴重不良反應,不能自行停藥應就診,根據(jù)醫(yī)囑更改抗生素。潰瘍愈合后酌情采用間歇療法和癥狀自我控制療法或階梯性療法[5]維持治療,時間為半年~1年。
    3.4心理護理
    大多患者因長期用藥,疾病反復纏綿,精神高度緊張,易產生精神緊張與焦慮,部分情緒低落、消沉,少數(shù)又缺乏社會和家庭的關懷表現(xiàn)為孤僻。因此,應耐心細致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鼓勵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指導家屬積極參與、協(xié)助安排患者日常生活及治療,給患者關心和溫暖,使患者得到安慰,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以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減輕其心理、生理障礙和社會功能缺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