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點
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選拔方式,改進中學生升學推薦辦法……
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jiān)督。完善考試招生信息發(fā)布制度,實現(xiàn)信息公開透明,保障考生權益,加強政府和社會監(jiān)督。公開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公開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結果,公開自主招生辦法、程序和結果。加強考試招生法規(guī)建設,規(guī)范學校招生錄取程序。
——摘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難點
本報北京8月12日電?。ㄓ浾呲w婀娜)湖南婁底“高考狀元”均為“武林高手”,29個省區(qū)市的65名文理科狀元中有30人為“加分后狀元”……隨著2010年高考錄取工作的推進,各項與高考加分相關的事件成為公眾和輿論關注的焦點,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保證高考制度的公開、平等,也成為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專家和學者們熱議的話題。
記者注意到,利用高考加分政策作假等有悖教育公平和“陽光招生”的事件,近年來多有發(fā)生,而其中,“三模三電”(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體育特長”、“少數民族”正成為加分違規(guī)事件的“多發(fā)區(qū)”。
有網友指出,教育部的加分規(guī)定只有14種,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卻有近200種的加分規(guī)定。目前,高考加分已呈泛濫趨勢,并呈現(xiàn)出向區(qū)域內的相對發(fā)達地區(qū)或中心城市、向少數中學、向個別項目集中的趨勢。
還有網友指出,加分制度已成為一條隱蔽于僻靜處的特權小徑。一些加分規(guī)定出現(xiàn)“加分尋租”、“特殊的獎勵政策”現(xiàn)象,讓這項初衷是為了尋求教育公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制度,淪為少數人的“紅利”。
面對公眾的呼吁,教育部近日表示,“規(guī)范特殊類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對于高考加分政策實施中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將認真清理。
針對“取消高考加分”的社會輿論,有專家指出,一定要審慎論證,取消這一政策,高校招錄將有可能再次回到完全依據考分高低定勝負的“原點”。而事實上,既要通過高考的政策設立保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又要保證政策和制度在陽光下規(guī)范進行,才是《教育規(guī)劃綱要》落實過程中的重點所在。
“公平”關乎制度生命力(觀點)
倪光輝
近年來,有關高考加分的丑聞頻頻被曝光?!绊椖慷唷?zhí)行濫、結果假”……高考中的“不當加分”越來越引起百姓的反感。究其原因,在于加分制度設計本身不夠嚴密,運作過程不夠透明公開,在一些地方,嚴重異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權謀私的工具。
高考設立一些加分項目,其出發(fā)點是在優(yōu)秀人才選拔機制和方式上進行一些探索,彌補現(xiàn)行制度中分數一元標準的局限,以及地區(qū)教育資源不均衡等造成的實質性不公平現(xiàn)象??陀^地看,高考加分在平衡地區(qū)教育水平差異、選拔各類特殊專門人才等方面確實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灰色加分”、“暗箱操作”浮出水面,加分項目、加分比值在某些地方,已不幸演變成由教育部門、培訓市場等組成的“招考產業(yè)鏈”中的一道環(huán)節(jié)。
本意是為了“糾偏”的高考加分制度,卻由于部分加分項目本身裁量自由度過大、選拔程序的公信力又存在問題,不僅未能對素質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導作用,反而容易帶來新的教育不公,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選拔方式,加強考試招生法規(guī)建設,規(guī)范學校招生錄取程序。加分制度的有效運行,需要健全一系列操作性強的配套制度,讓信息公開透明,盡可能壓縮人為操作和權力尋租空間,讓真正需要加分的人加到分。
與此同時,更要下大力氣探索新的渠道,改革高考招生錄取方式,擴大高校自主招生范圍,嘗試通過推薦、聽證、考核等其他方式,讓優(yōu)惠政策惠及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當前,比“加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給人以公平、公正的信心。既要保證程序上的公平,更需兼顧實質內容的公平,這樣的政策,才能令人信服。
在全國率先取消全部省內加分
山東:把“變味”加分拉回正軌(難點)
趙婀娜 張興華
暑假,山東省濟南市一所重點高中任班主任的李敏發(fā)現(xiàn):即將升入高三的校學生會干部王聰聰,學習態(tài)度比以前更為端正。“我原來認為自己高考時可以加分,所以不自覺就放松了?,F(xiàn)在看到高考錄取全部取消省內照顧分,自然就將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身邊一些原來有各種‘加分安排和保障’的同學也都放棄了這個念頭,專心于學習?!蓖趼斅斦f。
過去,山東省凡評為省級優(yōu)秀學生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者都享受加分錄取的待遇。為讓高招制度進一步彰顯公開、公平、公正,今年3月,山東省宣布,從2010年起,全部取消省內制定的加分等照顧性政策,堅持公開公正,做好特殊類型考生的資格審查。
消弭人為因素體現(xiàn)公平
高考,“一分之差,千軍萬馬”,一項施行多年的制度一朝取消,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加分政策從加十分到幾十分不等,一旦取消,影響甚廣。
為了讓決策更為科學、合理,山東省經過了長時間的分析論證。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說,山東對現(xiàn)行招生政策進行大量的調研和論證后,取消了一些照顧政策,如:藝術特長統(tǒng)一測試加分,省市優(yōu)干及三好學生加分,應屆生加分、農業(yè)院校降分,行業(yè)定向生照顧等。
政策的取消,主要是基于如下考慮:照顧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在某些社會環(huán)境下執(zhí)行起來很難,很快就偏離航線,成為不正之風的突破口。
據了解,山東省取消的高考加分項目多數是那些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在多年執(zhí)行過程中,已經變了“味道”或偏離了軌道。有省內高校負責人反映,從近年高校錄取的情況分析,一些加分考生的綜合素質并不十分突出,山東自行增加照顧性加分已沒有“確需設立”的必要。而取消這些加分政策,還有助于保證高考的嚴肅性和公平性。
“取消高考省內照顧性加分項目,是錄取走向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一步,我們非常贊成?!边@是記者8月10日至11日在山東省實驗中學和山東師大附中采訪部分家長時得到的一致觀點。
強調綜合評價和過程考核
高考加分制度的初衷是為保證教育公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那么,取消加分會不會影響到特長學生的錄取呢?又會不會使得高考制度回歸到“唯分數論”呢?
山東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山東省取消加分政策的同時,已經充分考慮到如何將在某些方面體現(xiàn)出特殊才能的考生招錄上來,那就是“綜合評價”和“過程考核”。也就是說,在高考錄取中把學生高中階段的綜合評價信息,包含平時的學業(yè)表現(xiàn)、各類特長、各種獲獎情況等納入考生信息檔案,要求高校在錄取時充分考慮。
記者了解到,2009年起,不少山東省內高校就已將高中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招錄取掛起鉤來。如山東師范大學和山東政法學院就在高考錄取中加強了考生“高中綜合評價”的權重。“強調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招錄取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對高校還是高中,其意義都是積極的,既是國外招生制度的先進經驗,也是我們國家未來高考招生制度的發(fā)展趨勢。當然,這項改革探索需要高等學校和高中學校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說。
據了解,經過一年的探索和試驗,原來對取消加分政策有顧慮的山東省很多教育工作者,現(xiàn)在也持積極態(tài)度。泰安市泰山區(qū)南關中學校長孫兆航說:“一方面,在高考科目中增設‘基本能力’測試,強調對高中階段的過程考核,這是對中學生‘全面加特長’的有力引導;另一方面,取消不必要的高考加分,積極完善高考考試制度和人才選拔標準,讓那些投機取巧的人無機可乘,讓考生和家長看到公正和公平的偉大力量。二者齊頭并進,才能從根本上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進取,公平競爭,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有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