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工程師綜合輔導:工程項目中的經濟合同處理

字號:

監(jiān)理工程師要對建設工程項目中的任何決策都要有所了解,并監(jiān)督其合法、公正。其中經濟合同是必須要求公正的一項。
    經濟合同的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關對法人之間、法人與個體工商戶、專業(yè)戶、承包經營戶、農戶之間,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證明他們之間所簽訂的經濟
    合同是否真實、合法,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種非訴訟活動。
    經濟合同的公證,從全國范圍來說,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者外,一般實行自愿原則。任何一份經濟合同是否需要公證,一般不是法定的必經程序。因此,經濟合同法中并未作出具體規(guī)定。當事人雙方愿意公證的,可以申請公證;當事人一方要求公證的,也可以進行公證;當事人雙方不要求公證的,也可以不做公證。依法簽訂的經濟合同與公證后的經濟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經過鑒證的經濟合同,沒有必要再作公證。但是,當事人要求公證的,也可以給予公證。
    經濟合同是否需要給予公證,除貫徹自愿原則外,還應當以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為標準。法律規(guī)定某些經濟合同必須辦理公證的,當事人只有辦理公證后,合同才能生效。如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銀行發(fā)布的《中國銀行對外商投資企業(yè)貸款辦法》、中國工商銀行發(fā)布的《中國工商銀行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制定的《建設銀行借款合同擔保辦法(試行)》等,都對借款和擔保合同問題作出了必須辦理公證的規(guī)定。有些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企業(yè)承包、租賃、拍賣、招標、投標、土地有償使用以及涉外經濟活動等事項也作出了必須辦理公證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