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提案不要牛了稅收熊了市場

字號:

作為全國政協(xié)“一號提案”,《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稅收政策》對當前資本市場稅收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與普通投資者最為貼近的,是”改買方納稅為賣方納稅“與”適時開征證券所得稅“兩點。(《證券時報》3月3日報道)
    對于前者,從專家到民間,都已形成共識,即應(yīng)該適時降低交易費用。對于后者,雖然提案使用了“適時開征”這樣的相對語言,但是此中蘊藏的巨大風(fēng)險還是讓人不寒而栗。
    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尷尬在于資本利得具有很大的盈虧不確定性。如果盈利了要征稅,虧損了是否要退稅呢?如果按照時段統(tǒng)計來計算,那這個時段應(yīng)該設(shè)為多長才算科學(xué)合理?這個時段盈利了,下一個時段虧損了又怎么辦?資本利得稅的開征,在發(fā)達國家的成熟證券市場也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何況在我們這個還不算成熟的市場?而如果為了一項征稅,把資本市場打入一個長“熊”不起的狀態(tài),比“5.30”更可怕的情景豈不是又離我們不遠了?
    我個人覺得,以中國資本市場的現(xiàn)狀來看,能夠體現(xiàn)“少取多予、相對公平、概念簡單、操作方便”的稅制,更適合我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龐大資本市場。因此,除了資本利得稅應(yīng)該短期內(nèi)不予考慮,在證券交易印花稅征收上,也沒必要過多考慮“差別比例稅率”、“交易額的大小和持有時間的長短”等相對瑣碎的細節(jié)。因為在我看來,當前稅制改革的導(dǎo)向,很大程度上還是應(yīng)著眼于聚斂人氣,激活市場,而不能過多考慮稅收本身的“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