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捏背
在督脈經(jīng)上施術(shù),自上而下,反復三遍,采用三捏一提法,但第一遍只捏不提,捏后配合掌揉法、散法,以緩解疼痛,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感覺舒適為度。
2.腹部綜合手法
采用腹部團揉,摩腹,補瀉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網(wǎng)膜及腸壁等組織溫熱。
3.頭面部綜合手法
見不寐章節(jié)。
4.頸部綜合手法
醫(yī)者先以法、點按法、拿法施術(shù)于頸肩部肌肉,使其完全放松,配點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風池、風府等穴,得氣為度;輔以拿揉及推橋弓,手法輕重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最后以頸椎不定位扳法,左右各一次。
5.辨證加減
(1)肝陽上亢:揉膻中;點太沖;揉頭維、角孫、太陽。
(2)氣血虛弱:揉中脘、天樞、脾俞、胃俞;點足三里。
(3)腎陽不足:揉腎俞;推氣海、關(guān)元;擦八髎.
(4)痰濁中阻:一指禪推中脘、天樞;摩腹(大摩腹瀉法)。
在督脈經(jīng)上施術(shù),自上而下,反復三遍,采用三捏一提法,但第一遍只捏不提,捏后配合掌揉法、散法,以緩解疼痛,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感覺舒適為度。
2.腹部綜合手法
采用腹部團揉,摩腹,補瀉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網(wǎng)膜及腸壁等組織溫熱。
3.頭面部綜合手法
見不寐章節(jié)。
4.頸部綜合手法
醫(yī)者先以法、點按法、拿法施術(shù)于頸肩部肌肉,使其完全放松,配點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風池、風府等穴,得氣為度;輔以拿揉及推橋弓,手法輕重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最后以頸椎不定位扳法,左右各一次。
5.辨證加減
(1)肝陽上亢:揉膻中;點太沖;揉頭維、角孫、太陽。
(2)氣血虛弱:揉中脘、天樞、脾俞、胃俞;點足三里。
(3)腎陽不足:揉腎俞;推氣海、關(guān)元;擦八髎.
(4)痰濁中阻:一指禪推中脘、天樞;摩腹(大摩腹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