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實務講義第十章:家庭社會工作

字號:

一、家庭社會工作的要素:
    1、為家庭提供服務的社會工作者;
    2、社會工作的對象---家庭;
    3、家庭社會工作的價值觀:相信家庭自身能力和在調整自身系統(tǒng)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時對家庭給予社會性支持
    二、我國家庭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1、社會轉型中的家庭變動:
    (1)家庭結構小型化、簡單化和多樣化(需要、發(fā)展);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轉移:生育、養(yǎng)育和生產的傳統(tǒng)弱化;
    (3)家庭關系感情化、平等化趨向。
    (4)家庭支持網絡變化:一是鄰里關系日益疏離,單位強大支持作用弱化;二是政府努力發(fā)揮作用,社區(qū)加大對社區(qū)居民服務。
    2、轉型期的婚姻家庭問題:不良婚姻(維系紐帶是責作不是愛情)、婚姻沖突和家庭暴力仍然存在、親子代際的隔閡與沖突表現(xiàn)得明顯、家庭養(yǎng)老問題日漸嚴峻。
    中國家庭工作體系:
    1.正式的:婦聯(lián),工會,社區(qū)居委會,村委會
    非正式的:鄰里互助(自然形成;自發(fā)性;主動性,非功力性
    第三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家庭社會工作的一般內容:
    1、提供物質性的服務,協(xié)助家庭生活有序運轉;
    2、提供心理輔導及法律援助,增強家庭應變能力;
    3、開展教育與培訓,提高家庭整體素質。
    二、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內容
    1、政府體制的家庭工作內容:
    (1)家庭救助;(2)家庭生活服務;(3)婚姻調解;(4)家庭生活教育;(5)城鄉(xiāng)社區(qū)針對家庭開展的教育與培訓(婚姻學校、學長學校、家政學校、再就業(yè)培訓);(6)有關家庭的主題活動,五好家庭,平安和諧家庭建設;
    2、非政府組織開展的家庭社會工作:
    (1)城鄉(xiāng)貧困家庭的救濟與扶助;(2)家庭心理輔導;(3)家庭能力建設:
    第四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整合社會工作方法在家庭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1、個案工作:提供情感及物質支持的服務,解決問題的困擾;
    2、小組工作:通過互動,協(xié)助小組成員增強社會生活功能,如“單親母親支持小組”、“親子互動小組”
    3、社區(qū)工作:培養(yǎng)社區(qū)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供社區(qū)資源和力量,解決問題
    4、行政方法:關注家庭的社會政策的制字,回應家庭的轉變,滿足家庭的需要。
    二、家庭治療:
    家庭治療理論: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是與家庭及家庭其他成員互動的結果。
    鮑恩:發(fā)展了家庭系統(tǒng)理論及八個連鎖理論,是家庭治療運動的和家庭治療理論的奠基者。
    Minuchin:結構派家庭治療的創(chuàng)始人。這個理論致力于使失去功能的家庭達到結構性改變,通過家庭的動力和組織去改變個人及家庭。
    溝通派家庭治療:注重觀察和改變家庭成員的溝通模式,促進家庭在平等、對稱的互動模式中交流。
    策略派家庭治療:從獨特的思維角度出發(fā),以鮮明的創(chuàng)造性和操作性發(fā)展出短期治療的模式,經常使用“矛盾處分”“維持癥狀”“奇跡提問”等方法作為解決問題的焦點。
    米蘭系統(tǒng)派家庭治療:通過循環(huán)提問收集家庭的信息,促進家庭成員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差異,增進相互了解,用“未來取向”的解釋啟發(fā)家庭構想未來的計劃。
    三、家庭治療的目標:
    1、評估家庭成員之間的交互關系的素質
    2、了解家庭人員的交互反應關系;
    3、了解每一分子的角色與角色功能;
    4、改善交互關系中的難題;
    5、發(fā)展家庭生活應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