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呼吸系統(tǒng)疾病(3)

字號:

-
    (二)診斷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帶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難,聲音嘶啞,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晚期,惡病質(zhì);
    診斷的最可靠手段――痰細胞學、組織病理學檢查。
    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悸,肺脹,喘證,水腫)
    (一)病因
    最常見的病因――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
    (二)表現(xiàn)
    1、代償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動感心悸氣短乏力
    2、失代償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為最常見的誘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體征:肺動脈高壓和右室增厚的客觀征象;主要并發(fā)癥:肺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酸堿平衡失調(diào)及電解質(zhì)紊亂、休克、DIC.
    七、慢性呼吸衰竭(喘證,喘脫,閉證,厥證)
    (一)病因
    最常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中醫(yī)病機
    病位在肺,與脾、腎、心關系密切;
    本虛標實:本虛:肺脾腎心虛;標實:痰濁,瘀血,水飲。
    (三)血氣分析
    I型呼衰:PaO2<60, PaCO2≤40;
    II型呼衰:PaCO2>50 和(或)PaO2<60;
    代償性呼酸:PaCO2升高,pH正常,HCO3-升高;
    失代償性呼酸:PaCO2升高,pH<7.35.
    (四)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抗感染,機械通氣
    I型呼衰:給予高濃度(>35%)吸氧;
    II型呼衰:給予持續(xù)低濃度給氧→使頸動脈竇興奮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