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所得稅(9)

字號:

(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情況
    有些情況下,雖然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出于各方面考慮,企業(yè)會計準則中規(guī)定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1.商譽的初始確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中,企業(yè)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因會計與稅收的劃分標準不同,按照稅法規(guī)定作為免稅合并的情況下,稅法不認可商譽的價值,即從稅法角度.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兩者之間的差額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是,確認該部分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則意味著將進一步增加商譽的價值。因商譽本身即是企業(yè)合并成本在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負債之間進行分配后的剩余價值,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進一步增加其賬面價值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增加了商譽的賬面價值以后,可能很快就要計提減值準備,其賬面價值的增加還會進一步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使得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商譽價值量的變化不斷循環(huán)。因此,對于企業(yè)合并中產生的商譽,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企業(yè)會計準則中規(guī)定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18】甲公司以增發(fā)600萬股、市價6000萬元的自身普通股為對價購入乙公司(原股東丙公司)100%的凈資產,對乙公司進行吸收合并,該項合并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
    假設該項合并符合稅法規(guī)定的免稅合并條件,購買日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及其計稅基礎如下表:
    項目
     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原賬面價值)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固定資產
     2700
     1550
     1150
    應收賬款
     2100
     2100
     0
     0
    存貨
     1740
     1240
     500
    應付賬款
     1200
     1200
    預計負債
     300
     0
     300
    不包括遞延所得稅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價值(即凈資產價值)
     5040
     3690
     300
     1650
    在上述合并為吸收合并時,甲公司應將乙公司的資產、負債按照公允價值并賬,同時計算暫時性差異的影響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倒擠出商譽。甲公司在購買日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 2700(公允價值)
    應收賬款 2100
    存貨 1740
    遞延所得稅資產(300×25%)75
    商譽 1297.5(6000-4702.5)
    貸:應付賬款 1200
    預計負債 300
    遞延所得稅負債(1650×25%)412.5
    股本——丙公司(600×1) 6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6000-600)5400
    注: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2700+2100+1740+75)-(1200+300+412.5)=6615-1912.5=4702.5(萬元)。即為了得到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4702.5萬元,甲公司付出了6000萬元的對價,多付出的1297.5萬元就是商譽。
    初次確認的商譽金額1297.50萬元與其計稅基礎0之間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再進一步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2.與聯(lián)營企業(yè)、合營企業(yè)投資等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一般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但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除外:一是投資企業(yè)能夠控制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時間;二是該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不會轉回。同時滿足上述條件時,投資企業(yè)可以運用自身的影響力決定暫時性差異的轉回,如果不希望其轉回,則在可預見的未來該項暫時性差異即不會轉回,從而無須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3.除企業(yè)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項中,如果該項交易或事項發(fā)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所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交易或事項發(fā)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該規(guī)定主要是考慮到由于交易發(fā)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直接結果是增加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是降低所確認負債的賬面價值,使得資產、負債在初始確認時,違背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該類交易或事項在我國企業(yè)實務中并不多見,一般情況下有關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均會為稅法所認可,不會產生兩者之間的差異。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計量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以相關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計量。在我國,除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情況以外,企業(y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在不同年度之間一般不會發(fā)生變化,企業(yè)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時,可以現(xiàn)行適用稅率為基礎計算確定,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不要求折現(xiàn)。
    小結:暫時性差異與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關系表
    暫時性差異
     所得稅影響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一般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一般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