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考試水路專業(yè)輔導:運輸價格

字號:

考試目的、重點和難點
    考試目的:
    通過這一章的考試,檢驗考生對運價基本理論、運價的結構與形式、運價體制改革與運輸企業(yè)定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提高考生對運價理論與實踐的認識。
    重點內容:
    (1) 運價制定的一般原理:平均成本定價論、邊際成本定價論、負擔能力定價論和供求關系定價論;
    (2) 運輸價值與運價:運輸價值的概念、組成;運輸價值與價格的關系等;
    (3) 運價的結構:按距離別的差別運價結構、按運輸對象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4) 制定運價的方法;
    (5) 不同運輸方式的運價形式;
    (6) 影響運價制定的因素:運輸成本、盈利水平、市場供求關系、運價政策。
    難點:
    (1) 平均成本定價論
    (2) 邊際成本定價論
    (3) 不同運輸方式的運價形式
    內容講解:
    一、 運價基本理論
    (一) 運輸價值與運價
    運輸價值:凝結在運輸產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是運輸勞動者在實現商品位移過程中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總和。(運輸價值是運輸部門從事客、貨運輸生產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例題:運輸價值一共由( )三部分組成。
    A. 運輸生產過程中轉移的物化勞動價值C
    B. 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V
    C. 運輸生產者為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勞動價值V
    D. 過去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C
    E. 運輸生產者為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勞動價值M
    答案:ACD
    要注意運輸價值具體由那三個部分組成并理解。
    運輸價值與價格的關系:運輸價值是運輸價格的基礎,運輸價格是運輸價值的貨幣表現。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運輸價格并不總是等于運輸價值,而是圍繞運輸價值上下波動。
    (二) 運價的意義
    運價的意義:
    (1) 運價總水平(即運價與工農業(yè)產品價格的比例)關系到工農業(yè)產品的成本和價格;
    (2) 各種運輸方式的運價水平(即各種運輸方式運價的比價),關系到貨主和旅客對運輸方式的選擇,關系到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和綜合發(fā)展;
    (3) 運輸價格還關系到運輸業(yè)本身的發(fā)展。
    運價的職能:
    (1) 運輸收入分配職能;
    (2) 社會收入再分配的職能;
    (3) 運輸資源分配的職能;
    (4) 促進企業(yè)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的職能。
    (三) 運價制定的一般原理
    1. 平均成本定價論
    概念:平均運輸成本定價理論是指在運量一定的情況下,以運價為基礎的運輸總收入必須能夠補償運輸部門的平均運輸成本費用,平均運輸成本是定價的最低極限。
    例題:在運量一定的情況下,以運價為基礎的運輸總收入必須能夠補償運輸部門的平均運輸成本費用,平均運輸成本是定價的( )。(05年真題)
    A.限界
    B.最低限界
    C.惟一限界
    D.比較限界
    答案:B
    公式表示平均運輸成本定價理論:
    P=F/Q+C+r
    注意:在這個公式里面P是指運價、F是指固定總成本、Q是指運量、C是指單位變動成本、r是指單位運量的利潤。
    本方法一般適合運輸市場不十分活躍,競爭不太激烈,并且貨源比較穩(wěn)定的運輸方式和運輸線路。
    本方法的優(yōu)點。
    例題:采用平均成本定價的優(yōu)點是( )。
    A. 可以使企業(yè)不致因長期的虧損而失去生存與發(fā)展的能力
    B. 有利于政府對運價的穩(wěn)定
    C. 有利于維持運價的穩(wěn)定
    D. 有利于運輸價值對運輸價格的體現
    E. 能起到穩(wěn)定物價的作用
    答案:ABCE,選項D是與題意沒有太多關系的迷惑項,應該排除掉,其他的都是采用平均成本定價法的優(yōu)點。
    本方法的缺點:(1)……(2)……(3)……
    2. 邊際成本定價論
    邊際成本的概念:是指增加單位運量而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量,它是總成本對運量的導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MC=dTC/dQ
    公式中的TC指運輸成本,Q是指運輸周轉量。
    使用邊際成本定價法需要具備的前提條件:
    (1) 路網早已形成,而且有相當多的剩余運輸能力;
    (2) 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各個運輸企業(yè)之間為爭奪運輸市場而展開競爭。
    邊際成本定價方法的優(yōu)點。
    邊際成本定價方法的缺點。
    例題:邊際成本定價方法比較適合運輸業(yè)的特點。當邊際成本長期( )時,企業(yè)會發(fā)生虧損。(05年真題)
    A.大于實際成本
    B.小于影子成本
    C.大于社會成本
    D.小于平均成本
    答案:D
    3. 負擔能力定價論
    負擔能力定價論又叫服務價值定價論,它的一般定義是按照待運商品的價值來確定運價。高價值的商品制定較高的運價,而低價值的商品制定較低的運價。
    負擔能力的核心是以對運輸需求而不是以運輸成本為基礎。
    負擔能力定價法實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的方法,用于當平均成本定價法不合適、邊際成本定價法又需要補貼的時候,收取使用者愿意負擔的費用,使運價可以補充邊際成本?;蛘哒f是試圖確定每個消費者(群體)愿意為運輸服務支付的數額。
    4. 供求關系定價論
    概念:供求關系定價論是指運價取決于運輸產品的供求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運價應隨著運輸供給的增加而下降,隨著運輸供給的減少而提高,同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運價應隨著運輸需求的減少而下降,隨著運輸需求的增加而升高。
    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條件:(1)……(2)……(3)……(4)……
    5. 運價形成機制
    運價的形成機制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運價形成的主體,即運價制定、運價調整及運價管理的主體;二是運價形成的方式。其中運價形成主體起決定性作用。
    建立我國運輸業(yè)新的運價形成機制,應解決好的幾方面的問題:(1)明確運價形成的基礎;(2)調整和改變運價形成主體;(3)轉變運價形成方式;(4)完善運價形式。
    二、 運價的結構與形式
    (一) 運價的結構
    1. 按距離別的差別運價結構(里程運價結構)
    按距離別的差別運價結構是指運價的制定是按運輸距離的遠近而制定的運價結構,也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價結構。
    例題:根據運輸里程而制定的運價結構體系,如按運輸作業(yè)過程可以把運輸支出劃分為( )。(05年真題)
    A.平均作業(yè)費
    B.始發(fā)到達作業(yè)費
    C.中轉作業(yè)費
    D.不可預計費
    E.運行作業(yè)費
    答案:BCE
    按距離別制定差別運價,運價率與運輸距離的關系有四種情況:
    (1) ……
    (2) ……
    (3) ……
    (4) ……
    屬于里程運價結構變形的還有幾種類型的運價結構:
    (1) 郵票式運價結構
    (2) 基點式運價結構
    (3) 成組運價結構
    2. 按運輸對象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按運輸對象別的差別運價結構主要包括按貨種別和按客運類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1)按貨種別的差別運價結構。通過貨物分類和確定級差實現的。
    (2)按客運類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二) 運價的形式
    1. 運價的分類:(1)按運輸對象不同來分;(2)按運輸方式不同來分。
    2. 鐵路運價形式:(1)(2)(3)(4)(5)
    3. 公路運價形式:(1)(2)(3)(4)(5)
    4. 水運運價形式:(1)(2)(3)
    例題:在水運運價的形式中,適用于同一航區(qū)的各港口間不同貨種、不同運距貨物的運價是( )。(05年真題)
    A.航線運價
    B.聯運運價
    C.里程運價
    D.分線運價
    答案:C
    5. 國際水運運價形式:(1)(2)
    6. 航空運價形式:(1)(2)(3)(4)
    (三) 制定運價的方法
    制定運價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
    (1) 貨物分類
    (2) 確定運價基數
    (3) 確定級差率
    (4) 劃分里程區(qū)段
    三、 運價體制改革與運輸企業(yè)定價
    (一) 運價體制及其改革
    (二) 運輸企業(yè)定價
    影響運價制定的主要要素:
    (1) 運輸成本
    (2) 盈利水平
    (3) 市場供求關系
    (4) 運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