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造價師考試:案例分析知識點和注意事項(2)

字號:

13. 利潤與利潤分配表(原損益表)
    1)營業(yè)收入
    2)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營業(yè)收入×稅率
    3)總成本費用 =經(jīng)營成本+折舊+攤消+利息(兩種借款的利息)
    4)補貼收入
    5)利潤總額 =營業(yè)收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總成本費用
    6)彌補以前虧損
    7)應納所得稅額(所得稅計算基數(shù))上述5)-6)
    5)所得稅 =(利潤總額-前年虧損)×稅率
    6)稅后凈利潤 利潤總額-所得稅 (不須減彌補虧損額)
    7)盈余公積金 =(稅后利潤-前年虧損)×稅率
    8)應付利潤 =稅后利潤--前年虧損-盈余公積金未分配利潤
    9)未分配利潤 用去還款的那筆利潤
    13.2
    總投資收益率=息稅前利潤/項目總投資
    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凈利潤(總利潤-所得稅)/項目資本金
    新增考點
    14.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資金來源: 表明的是投資的動作,各年的投資情況 非累加性質
    利潤總額、折舊費用、攤消費用、貸款(含息,本息和)、自有資金、回收固定資產(chǎn)余值、回收流動資金。
    總結為:可還債的錢、別人的錢、自己的錢和回收的錢
    注:自有資金:包括建設期自有資金,投產(chǎn)期流動資金分年按達產(chǎn)比例分配.
    回收流動資金:流動資金計最后一年
    資金運用:
    固定資產(chǎn)投資:建設期分年貸款本息
    流動資金投資:投產(chǎn)期分年按達產(chǎn)期 比例分配
    所得稅
    應付利潤
    借款還本
    注:為什么沒有說還息,因為利息含在總成本中了,總利潤就概括了利息
    盈余資金=資金來源-資金運用
    15.資產(chǎn)負債表:反映的是每年末的資產(chǎn)累計狀態(tài)
    資產(chǎn):1)流動資產(chǎn)總額=流動資產(chǎn)(背景材料)+累計盈余資金(資金來源與運用表,逐年累計)
    累計盈余資金: 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最后一年的累計盈余:累計盈余(資金來源與運用最后一年)-固定資產(chǎn)余值-回收流動資金
    ( 可能考慮到這兩項回收的資產(chǎn)不太可靠,本著穩(wěn)健考慮)
    2)在建工程:建設期第一年:第一年自有資金和貸款本息。
    建設期第二年:包括第一年自有資金和貸款累計
    3)固定資產(chǎn)凈值:投產(chǎn)期第一年:固定資產(chǎn)總額(包括)-無形資產(chǎn)-折舊費
    第一年后:上一年固定資產(chǎn)凈值-折舊費
    4)無形資產(chǎn)凈值: 逐年扣減無形資產(chǎn)余值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
    1)負債:流動負債:背景材料
    貸款負債:取自還本付息表(分年本息)
    2)所有者權益:
    資本金:建設期第一年:第一年投入的自有資金
    第二年:包括第一年的自有資金總額
    投產(chǎn)期第一年:自有資金總額(建設期的)+第一年投入的流動資金
    第二年:上一年余額+第二年投入的流動資金
    第三年:上一年余額+第三年投入的流動資金
    第三年后:以后各年上年余額照抄
    累計盈余公積金:損益表中盈余公積金分年累計分年填入
    累計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中未分配利潤分年累計分年填入
    16、資產(chǎn)負債比=負債總額/資產(chǎn)總額;流動比=流動資產(chǎn)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17、 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基本題型:
    a、借款還本付息表+總成本費用表+損益表+盈利能力分析
    b、借款還本付息表+現(xiàn)金流量表+敏感性分析
    c、借款還本付息表+資金來源與運用表+償債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