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hù)理:鼻咽癌的針灸治療

字號(hào):

1)毫針療法。
    ①氣血虛衰證。
    主穴:合谷LN4、氣海RN6、足三里ST36、懸鐘GB39為一組,外關(guān)SJ5、關(guān)元RN4、陽陵泉GB34、太沖LR3為二組。
    配穴:大杼BL11→腎俞BL23穴平面。
    治法:一、二組間日交替,用補(bǔ)法,以得氣為度,留針10~15分鐘,配穴用皮針叩針,以充血漸紅為度,六日一次。
    ②氣陰兩虛證。
    主穴:合谷LI4、四白ST2、迎香LI20、下關(guān)ST7、頰車ST6、太溪KI3.
    配穴:太陽EX-HN5、攢竹BL2、陽白GB14、魚腰EX-HN9、上迎香EX-HN8.
    治法:用2.5~4cm毫針淺刺,行小幅度捻轉(zhuǎn)補(bǔ)法,以局部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一周。
    2)穴位注射法。
    穴位:脾俞BL20,腎俞BL23為第一組,陽陵泉GB34、足三里ST36第二組,上巨虛ST37,三陰交SP6為第三組。
    治法:用維生素B1100mg加維生素B650mg,每日或隔日按以上穴位交替注射,放療期間合并咳嗽、痰多,加豐隆ST40穴,耳鳴、失眠、夜尿多加三陰交SP6.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吹噴于局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