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考試輔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9)

字號:

(8)抗震墻的構造邊緣構件的范圍,宜按圖8一2采用;構造邊緣構件的配筋應滿足受彎承載力要求,并宜符合表8一19的要求。
    注:①Ac為計算邊緣構件縱向構造鋼筋的暗柱或端柱面積,即圖8-2抗震墻截面的陰影部分。
    ②對于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間距不應大于縱筋間距的2倍,轉角處宜用箍筋;
    ③當端柱承受集中荷載時,其縱向鋼筋、箍筋直徑和間距應滿足柱的相應要求。
    (9)抗震墻的墻肢長度不大于墻厚的3倍時,應按柱的要求進行設計,箍筋應沿全高加密。
    (10)一、二級抗震墻跨高比不大于2且墻厚不小于200mm的連梁,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設斜向交叉構造鋼筋。
    (11)頂層連梁的縱向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nèi),應設置箍筋。
    (五)框架一抗震墻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1)抗震墻的厚度不應小于16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20,底部加強部位的抗震墻厚度不應小于20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16,抗震墻的周遍應設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組成的邊框;端柱截面宜與同層框架柱相同,并應滿足對框架柱的要求;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的端柱和緊靠抗震墻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區(qū)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2)抗震墻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于0.25%,并應雙排布置,拉筋間距不應大于600mm,直徑不應小于6mm.
    (3)框架-抗震墻結構的其他抗震構造措施應符合對抗震墻的有關要求。
    (六)板柱-抗震墻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l)板柱一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其抗震構造措施應抗震墻的有關規(guī)定,且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上一層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其他部位應設置構造邊緣構件;柱(包括抗震墻端柱)的抗震構造措施應符合對框架柱的有關規(guī)定要求。
    (2)房屋的周邊和樓、電梯洞口周邊應采用有梁框架。
    (3)8度時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結點,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縱筋直徑的16倍。托板或柱帽的邊長不宜小于4倍板厚及柱截面相應邊長之和。
    (4)房屋的屋蓋和地下一層頂板,宜采用梁板結構。
    (5)板柱一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應承擔結構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層板柱部分應滿足計算要求,并應能承擔不少于各層全部地震作用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