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編碼指導:補償貿易方式報關綜述

字號:

1。 什么叫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指國外廠商提供或利用國外進出口信貸進口生產技術和設備,有我方企業(yè)進行生產,以返銷其產品的方式分期償還對方技術、設備價款或信貸本息的貿易方式。
    2。 補償貿易有那些形式?
    (1)產品返銷一稱回購貿易或簡稱返銷
    在補償貿易中,用進口的設備或其他物資生產的產品,通稱為直接產品,用直接產品支付的,叫產品返銷。一般適用于設備和技術貿易,在國際上有人稱之為"工業(yè)補償"。在我國,一般稱之為直接補償。
    (2)商品換購,統(tǒng)稱互購
    首次進口的一方用于支付進口貨款的商品,不是由進口物質直接生產出來的產品,而是雙方商定的其他商品,即間接產品。由于這種貿易有時候并不直接與其他生產相聯(lián)系,故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有人稱之為"商業(yè)性"補償貿易。由于這種補償貿易用間接產品償還,在我國一般稱之為間接補償貿易。
    (3)多邊補償或叫轉手補償
    這種形式的補償貿易形式比較復雜。由第三國替代首次進口的一方承擔或提供補償產品的義務。
    3。 補償貿易與一般貿易有什么區(qū)別?
    補償貿易與一般貿易有以下區(qū)別:
    (1)一般貿易通常是以貨幣為支付手段。補償貿易實質上是用商品為支付的。
    (2)一般商品通常不用以信貸為條件,補償貿易往往是離不開信貸,信貸往往是這種貿易的組成部份。
    (3)一般貿易,一方為買方,另一方為賣方,交易手續(xù)簡便。補償貿易雙方,既是買方,又是賣方,具有兩重身份,有時供貨或銷售的義務還可讓給第三方,交易手續(xù)比較復雜。
    4。 補償貿易與易貨貿易有什么區(qū)別?
    補償貿易與易貨貿易有以下區(qū)別:
    兩者都是買賣雙方直接進行交換,一般不發(fā)生貨幣的流通,貨幣在這些貿易中僅僅是計價的手段。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易貨貿易往往是一次性行為,買賣過程同時發(fā)生,大致同時結束。補償貿易往往持續(xù)時間過長,有的3至5年,有的長達10年以上,每一筆交易往往包括多次的買賣活動。
    5。 補償貿易怎樣向海關辦理登記備案手續(xù)?
    執(zhí)行補償貿易合同的經營單位和生產企業(yè),應于合同批準之日起1個月內向海關申請備案登記,同時提交下列單證:
    (1)經貿主管部門簽發(fā)的批準書和合同備案證明書。
    (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
    (3)對外簽訂的合同副本。
    (4)對外經貿主管部門批準立項的應領出口貨物許可證的出口成品批件。
    (5)海關認為必要的其他單證和經濟擔保。
    海關在對上述單證審核后,對符合補償貿易條件予以備案,并核發(fā)《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進口貨物登記手冊》,憑以辦理貨物的報關手續(xù)。
    6。 補償貿易項下進出口貨物怎樣辦理報關手續(xù)?
    補償貿易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設備進口,以及加工成品出口時,有關外貿(工貿)公司和生產公司單位應持憑《登記手冊》和填寫的貨物報關單1式3份,向進出口地海關申報,并交驗貨物的運單、發(fā)票、裝箱單等有關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