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有比較突出的實驗研究取向,因此實驗法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應用得最廣泛的方法之一。除實驗法外,還有一些研究方法,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有獨特的意義??紤]到心理咨詢師工作的特點,這里我們主要介紹觀察法、調查法、檔案法等三種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儀器搜集資料的方法叫觀察法。科學起源于觀察,客觀的、準確的觀察是大多數(shù)科學研究工作的前提。觀察可分為自然觀察和參與觀察。
1.自然觀察
自然觀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盡可能少地干預。自然觀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為,提供“類別”及“數(shù)量”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的問題。此外,它也可能提供一些其他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自然觀察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礎。
2.參與觀察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存在互動關系,這種觀察叫參與觀察。即觀察者作為被觀察者群體的一員進行的觀察。其特點是,由于身臨其境,觀察者可能獲得較多的“內部”信息。采用參與觀察法時,應盡量減少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問相互作用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觀察者在觀察時通常隱瞞自己的身份等。
(二)調查法
亦稱詢問法。做法是,研究者擬出一系列問題請被調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資料,以達到描述、解釋和說明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目的。傳統(tǒng)的調查有口頭調查和紙筆調查,口頭調查即訪談,紙筆調查就是問卷。
1.訪談法
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與觀察法一樣,訪談法也是直接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1)特點
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被訪者雙方互相影響的過程。若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談者必須在雙方的人際溝通中創(chuàng)造信任的氛圍,取得被訪者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訪談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訪談提綱設計、編制與實施的原則。這是為了保證訪談的客觀性、科學性及有效性。訪談法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
(2)分類
①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
結構訪談是標準化訪談,即按統(tǒng)一要求,依照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非結構訪談的訪談提綱是粗線條式的,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
結構訪談的結果易于統(tǒng)計分析,但靈活性較差。非結構訪談的靈活性強,但要求研究者有較豐富的數(shù)據(jù)歸納和分析的經(jīng)驗。
②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
直接訪談是面對面的訪談;間接訪談是通過一定的中介進行的訪談,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
直接訪談不僅能獲得言語信息而且還能得到非言語信息,因而有助于對結果的解釋與分析,但這種訪談對訪談者的要求較高,花費較多;間接訪談搜集的資料相對較少,但訪談效率高,花費較少。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訪談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訪談形式,它是間接訪談,但也有直接訪談的部分特點。
(3)訪談過程與技巧
①準備工作
在訪談前應熟悉訪談問卷的內容,準備好訪談所需的材料,盡可能了解被訪者,選擇對雙方均適宜的時間與地點進行訪談。
②接近被訪談者
是否善于接近訪談對象,將決定訪談能否順利進行。在接近被訪談者的過程中,大致應注意幾點:穿著干凈整潔;稱呼恰如其分;自我介紹簡潔明了,不卑不亢;發(fā)出邀請時應熱情,語氣應該肯定和正面;以適當方式消除被訪者的緊張、戒備心理,有時應主動出示身份證等文件。
③應對拒絕的技巧
如果被訪者拒絕訪談,訪談者應有耐心,甚至要能忍耐對方一些過分的表現(xiàn)和言辭;同時應盡快搞清對方拒絕的原因并設法克服。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最初的拒訪者能為訪談者提供特殊信息,它可以為進一步的訪談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
④談話與提問技巧
開始交談時應有寒暄之詞以調節(jié)情境氛圍;嚴格按訪談問卷的順序以及原有問題提問;訪談時應與被訪者保持交流,認真聽、記,并適當給予被訪者鼓勵,但要避免誘導;對被訪者應有耐心;如有遺漏,應請對方補充回答。
⑤追問技巧
當被訪者回答不完整、不明確或答非所問時,訪談者應進行適當?shù)淖穯?。追問可分為說明式追問、詳盡追問、假設性追問、系統(tǒng)追問、情感反應式追問以及正面追問等等。這些追問方式可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目的靈活運用。例如,當被訪者猶豫不決或不理解時可用重復追問;回答不全時,可沉默不語;當需要對方提供更多信息時,可采用中性提問或評論方式追問。
2.問卷法
研究者用統(tǒng)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搜集資料的研究方法叫問卷法。問卷法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特點
問卷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標準化程度較高,整個過程嚴格按一定程序進行,從而保證了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觀|生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信息。
(2)分類
①結構問卷與無結構問卷
在結構問卷中,每一問題都給出若干備選答案,被調查者從中選擇認為最恰當?shù)囊粋€(有時是多個)答案。其優(yōu)點是填寫簡單明快、用時較少,資料便于統(tǒng)計分析。無結構問卷中,問題雖然是統(tǒng)一的,但未給予任何選擇答案,被調查者可自由作答。其優(yōu)點是,可獲得豐富資料,有利于進行較深入的研究。
②發(fā)送問卷、訪問問卷、郵寄問卷
這是依照問卷的傳遞方式的分類。發(fā)送問卷是調查者自己或請人把問卷發(fā)送到被調查者手中,待其填答完畢,再由調查者逐一回收。發(fā)送問卷適用于團體的,或有組織的被調查者,其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較高。
訪問問卷是調查者按照問卷的要求當面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然后將被調查者的口頭回答填寫在問卷中。其回收率極高,有效率亦較高,但費時費力,只適用于較小樣本的研究。
郵寄問卷是調查者向一定范圍的被調查者寄送問卷,要求被調查者按規(guī)定的要求填答,并在某一時限前通過郵寄方式將問卷回傳給調查者。其優(yōu)點是問卷樣本可以較大,且匿名性較強,但回收率較低。通過縮短問卷長度及附有回寄郵票的辦法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回收率。
(3)問卷的構成
問卷一般由以下七部分構成:
①題目:‘問卷的標題,是對問卷目的及內容最簡潔的說明。
②前言:說明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的組織者,對被調查者提供的資料的保密承諾等。
③指#心理咨詢師考試# #社會心理學導論:研究方法#:用以指導被調查者怎樣填寫問卷的說明。包括填寫方法、要求、時間、注意事項和例題等。
④問題及備選答案:問題和備選答案的內容是問卷的主體。
⑤一些人口學數(shù)據(jù)的記錄:這些一般作為主要的研究變量。
⑥結束語:通常在此對被調查者表示謝意。
⑦計算機編碼:方便后期用計算機處理問卷的結果。
(4)問卷設計的主要原則
①目的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明確并緊密圍繞研究目的。
②全面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全面考慮問卷內容的構成,在提問語句及答案設計中要盡量窮盡相關內容。
③非歧義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使被調查者能準確理解問卷的內容,避免出現(xiàn)歧義。
④非暗示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調查者要力求避免對被調查者暗示與誘導。
⑤適度規(guī)模原則:問卷設計時,盡量針對特定的問題展開,不要牽涉面太廣。如果問卷過長,問題太多,會引起被調查者的疲倦甚至反感。
(三)檔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資料(過去及現(xiàn)在的),通過內容分析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檔案資料包括調查報告、個案資料、事件記錄、統(tǒng)計資料、出版物及歷史文獻等。
內容分析通常先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樣本,將其內容分解成一系列的分析單元,并按預先設計的分析類別與維度較為嚴格地評判記錄,最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檔案法的優(yōu)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適用于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適用于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shù)據(jù)的難度也較大。
心理咨詢中經(jīng)常需要進行產(chǎn)品分析,追溯求助者的個人既往史,考察求助者的成長報告,實際上就是檔案法的應用。在某種意義上,檔案法也是一種調查法,是對歷史資料的調查。
(一)觀察法
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儀器搜集資料的方法叫觀察法。科學起源于觀察,客觀的、準確的觀察是大多數(shù)科學研究工作的前提。觀察可分為自然觀察和參與觀察。
1.自然觀察
自然觀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盡可能少地干預。自然觀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為,提供“類別”及“數(shù)量”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的問題。此外,它也可能提供一些其他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自然觀察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礎。
2.參與觀察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存在互動關系,這種觀察叫參與觀察。即觀察者作為被觀察者群體的一員進行的觀察。其特點是,由于身臨其境,觀察者可能獲得較多的“內部”信息。采用參與觀察法時,應盡量減少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問相互作用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觀察者在觀察時通常隱瞞自己的身份等。
(二)調查法
亦稱詢問法。做法是,研究者擬出一系列問題請被調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資料,以達到描述、解釋和說明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目的。傳統(tǒng)的調查有口頭調查和紙筆調查,口頭調查即訪談,紙筆調查就是問卷。
1.訪談法
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與觀察法一樣,訪談法也是直接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1)特點
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被訪者雙方互相影響的過程。若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談者必須在雙方的人際溝通中創(chuàng)造信任的氛圍,取得被訪者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訪談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訪談提綱設計、編制與實施的原則。這是為了保證訪談的客觀性、科學性及有效性。訪談法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
(2)分類
①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
結構訪談是標準化訪談,即按統(tǒng)一要求,依照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非結構訪談的訪談提綱是粗線條式的,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
結構訪談的結果易于統(tǒng)計分析,但靈活性較差。非結構訪談的靈活性強,但要求研究者有較豐富的數(shù)據(jù)歸納和分析的經(jīng)驗。
②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
直接訪談是面對面的訪談;間接訪談是通過一定的中介進行的訪談,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
直接訪談不僅能獲得言語信息而且還能得到非言語信息,因而有助于對結果的解釋與分析,但這種訪談對訪談者的要求較高,花費較多;間接訪談搜集的資料相對較少,但訪談效率高,花費較少。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訪談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訪談形式,它是間接訪談,但也有直接訪談的部分特點。
(3)訪談過程與技巧
①準備工作
在訪談前應熟悉訪談問卷的內容,準備好訪談所需的材料,盡可能了解被訪者,選擇對雙方均適宜的時間與地點進行訪談。
②接近被訪談者
是否善于接近訪談對象,將決定訪談能否順利進行。在接近被訪談者的過程中,大致應注意幾點:穿著干凈整潔;稱呼恰如其分;自我介紹簡潔明了,不卑不亢;發(fā)出邀請時應熱情,語氣應該肯定和正面;以適當方式消除被訪者的緊張、戒備心理,有時應主動出示身份證等文件。
③應對拒絕的技巧
如果被訪者拒絕訪談,訪談者應有耐心,甚至要能忍耐對方一些過分的表現(xiàn)和言辭;同時應盡快搞清對方拒絕的原因并設法克服。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最初的拒訪者能為訪談者提供特殊信息,它可以為進一步的訪談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
④談話與提問技巧
開始交談時應有寒暄之詞以調節(jié)情境氛圍;嚴格按訪談問卷的順序以及原有問題提問;訪談時應與被訪者保持交流,認真聽、記,并適當給予被訪者鼓勵,但要避免誘導;對被訪者應有耐心;如有遺漏,應請對方補充回答。
⑤追問技巧
當被訪者回答不完整、不明確或答非所問時,訪談者應進行適當?shù)淖穯?。追問可分為說明式追問、詳盡追問、假設性追問、系統(tǒng)追問、情感反應式追問以及正面追問等等。這些追問方式可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目的靈活運用。例如,當被訪者猶豫不決或不理解時可用重復追問;回答不全時,可沉默不語;當需要對方提供更多信息時,可采用中性提問或評論方式追問。
2.問卷法
研究者用統(tǒng)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搜集資料的研究方法叫問卷法。問卷法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特點
問卷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標準化程度較高,整個過程嚴格按一定程序進行,從而保證了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觀|生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信息。
(2)分類
①結構問卷與無結構問卷
在結構問卷中,每一問題都給出若干備選答案,被調查者從中選擇認為最恰當?shù)囊粋€(有時是多個)答案。其優(yōu)點是填寫簡單明快、用時較少,資料便于統(tǒng)計分析。無結構問卷中,問題雖然是統(tǒng)一的,但未給予任何選擇答案,被調查者可自由作答。其優(yōu)點是,可獲得豐富資料,有利于進行較深入的研究。
②發(fā)送問卷、訪問問卷、郵寄問卷
這是依照問卷的傳遞方式的分類。發(fā)送問卷是調查者自己或請人把問卷發(fā)送到被調查者手中,待其填答完畢,再由調查者逐一回收。發(fā)送問卷適用于團體的,或有組織的被調查者,其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較高。
訪問問卷是調查者按照問卷的要求當面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然后將被調查者的口頭回答填寫在問卷中。其回收率極高,有效率亦較高,但費時費力,只適用于較小樣本的研究。
郵寄問卷是調查者向一定范圍的被調查者寄送問卷,要求被調查者按規(guī)定的要求填答,并在某一時限前通過郵寄方式將問卷回傳給調查者。其優(yōu)點是問卷樣本可以較大,且匿名性較強,但回收率較低。通過縮短問卷長度及附有回寄郵票的辦法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回收率。
(3)問卷的構成
問卷一般由以下七部分構成:
①題目:‘問卷的標題,是對問卷目的及內容最簡潔的說明。
②前言:說明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的組織者,對被調查者提供的資料的保密承諾等。
③指#心理咨詢師考試# #社會心理學導論:研究方法#:用以指導被調查者怎樣填寫問卷的說明。包括填寫方法、要求、時間、注意事項和例題等。
④問題及備選答案:問題和備選答案的內容是問卷的主體。
⑤一些人口學數(shù)據(jù)的記錄:這些一般作為主要的研究變量。
⑥結束語:通常在此對被調查者表示謝意。
⑦計算機編碼:方便后期用計算機處理問卷的結果。
(4)問卷設計的主要原則
①目的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明確并緊密圍繞研究目的。
②全面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全面考慮問卷內容的構成,在提問語句及答案設計中要盡量窮盡相關內容。
③非歧義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使被調查者能準確理解問卷的內容,避免出現(xiàn)歧義。
④非暗示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調查者要力求避免對被調查者暗示與誘導。
⑤適度規(guī)模原則:問卷設計時,盡量針對特定的問題展開,不要牽涉面太廣。如果問卷過長,問題太多,會引起被調查者的疲倦甚至反感。
(三)檔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資料(過去及現(xiàn)在的),通過內容分析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檔案資料包括調查報告、個案資料、事件記錄、統(tǒng)計資料、出版物及歷史文獻等。
內容分析通常先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樣本,將其內容分解成一系列的分析單元,并按預先設計的分析類別與維度較為嚴格地評判記錄,最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檔案法的優(yōu)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適用于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適用于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shù)據(jù)的難度也較大。
心理咨詢中經(jīng)常需要進行產(chǎn)品分析,追溯求助者的個人既往史,考察求助者的成長報告,實際上就是檔案法的應用。在某種意義上,檔案法也是一種調查法,是對歷史資料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