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資料:抗震墻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字號:

( 1 )抗震墻的厚度,一、二級不應小于 160mm且不宜小于層高的 1 / 20 ,三、四級不應小于 140mm 且不應小于層高的 1 / 25 。底部加強部位的墻厚,一、二級不宜小于 20omm 且不宜小于層高的 1 / 16 ;無端柱或翼墻時不應小于層高的 1 / 12 。
    ( 2 )抗震墻厚度大于 140mm時,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應雙排布置;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應大于 600mm ,直徑不應小于 6mm ;在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以外的拉筋間距應適當加密。
    ( 3 )抗震墻豎向、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l )一、二、三級抗震墻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箍率均不應小于0.25 % ;四級抗震墻不應小于0.20 % ;鋼筋間距不應大于 300 mm,最小直徑不應小于8mm 。
    2 )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縱向及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于0.3 % ,鋼筋間距不應大于 200mm 。
    ( 4 )抗震墻豎向、橫向分布鋼筋的鋼筋直徑不宜大于墻厚的 1 / 10
    ( 5 )一級和二級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墻肢的軸壓比,一級 ( 9 度)時不宜超過0.4 ,一級( 8 度)時不宜超過 0 . 5 ,二級不宜超過0.6 。
    ( 6 )抗震墻兩端和洞口兩側應設置邊緣構件,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墻結構,一、二級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應按下面第( 7 )條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但墻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比小于表 8-17 的規(guī)定值時可按下面第( 8 )條設置構造邊緣構件。
    2 )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一、二級落地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的兩端應設置符合約束邊緣構件要求的翼墻或端柱,洞口兩側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不落地抗震墻應在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的墻肢兩端設置約束邊緣構件。
    3 )一、二級抗震墻的其他韶立和三、理封乞震墻,均應按下面第( 8 )條沒置溝造邊緣構件
    ( 7 )抗震墻的約束邊緣構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墻(圖 8-1 )。約束邊緣構件沿墻肢的
    長度和配箍特征值應符合表 8-18 的要求,一、二級抗震墻約束邊緣構件在設置箍筋范圍內(即圖 8-1 中陰影部分)的縱向鋼筋配筋率,分別不應小于 1 . 2 %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