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抒情散文:逝去的文明——訪樓蘭古城記

字號:

集美中學高二5班 李斯佳
    (發(fā)表于《作文個性化平臺》高中版2004、1)
    一、心靈的追尋
    車子在沙漠公路上艱難的行駛著。我躲在車內(nèi)驚恐地望著窗外的風沙。這時已臨近黃昏,天空中灰蒙蒙的云滲著慘淡的晚霞,在蒼渾的天空中顯得軟弱無力,云層壓低了天穹。
    沒有如火的晚霞,只有淡青的愁云和北風嗚嗚的號叫;
    沒有金黃的沙海,只有嶙峋的巖石與飛揚的塵土。
    我在這混頓中迷離了。我的心在滴血。我正在一點點的絕望。我似乎看到了美麗的樓蘭姑娘因為家園的毀滅哀怨的淚眼,也堅信我剛聽到的是她悲憤的嘆息。我尋覓,我聆聽,我堅定要尋找我心中的圣地——樓蘭。
    二、初見遺風
    樓蘭古城遺跡,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nèi)塔里木盆地的東端,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我驚異于當年輝煌燦爛的古城如今為何只留下一個蒼涼的蹤跡。
    風沙是戈壁上永恒的主題。而樓蘭,則在這主題中演繹著自己的悲劇。站在這輝煌的沙地上,我望見的是斷壁殘垣。我想起剛才車子臨近這片廢墟時,我只看得到連綿起伏的沙海中若隱若現(xiàn)的一些突起的影子,想罷它總不是那樣惹眼的。的確,近看才知,即使是斷壁殘垣,那傷口也讓漫漫的黃沙給撫的沒了棱角。一些數(shù)米高的沙柱,毫無生氣的矗立在沙坡上。它們麻木了,但卻,篳定,不然它們怎會千年不倒的成為了歷史的見證呢?而在它們腳下是延綿的殺害。這些沙經(jīng)過幾千年的風化,侵蝕,形成了這種奇特的風貌:線條、層次都好似流水沖刷過后干涸的河床,丑陋的扭曲著,但這卻不是流水的功勞,而是塞外西風千百年的杰作。
    三、逝去的文明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碧拼娙送醪g的這首《從軍行》正是借用了漢代大將軍霍光設計攻破樓蘭國,為漢武帝通使西域掃清障礙的典故。令唐代詩人記憶猶新的樓蘭,自古就是古代東方和西方經(jīng)濟文化薈萃之地,是絲綢之路上的繁華商阜。
    樓蘭城與享譽世界的意大利西西里島龐貝古城齊名,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二十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對樓蘭遺跡進行了多次考察,發(fā)現(xiàn)了一座邊長大約330米,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的城墻遺址,出土了一些文物。在城周圍的墳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絲織品、錢幣、金銀珠寶、漆器和玻璃制品,還有源自西方的繪畫、雕刻藝術(shù)品,城東的一座高達10.4米的佛塔,可能是至今我甲尚存的最早的宗教建筑,
    據(jù)史料記載,2000年前,羅布泊湖濱的樓蘭王國綠樹成蔭,芳草萋萋,鳥禽翩翩。樓蘭王國為西域36國中的強國,立國700余年,國力強盛時期疆域遼闊,東起谷陽關(guān),西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尼雅河畔,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是西域的“城廓之國”,有人口1400萬,可謂是一泱泱大國。漢朝曾在此設西域長史府。然而,公元500年左右,樓蘭古國卻神秘的消失了。
    四、追問
    我捧起一捧傻,讓它們細細密密的從指縫中流過。
    時間,如這流沙般流過;歷史,如這流沙般逝去;樓蘭,如這流沙般融入沙海。
    塔里木河啊,你為什么任性的改道?樓蘭綠洲得不到水源灌溉,最終被沙漠吞噬。難道你看到草木枯死,人口遷移,河床被風沙淤塞,就不曾心痛?
    你不做聲,只用“嘩嘩”的音響面對我的質(zhì)問,仿佛幾千年前那場浩劫,都是一場夢。而現(xiàn)在夢醒了,你把這段記憶交給了黃沙,毅然遠去。
    風好像猜中了我的心事,此刻也低低的嗚咽著。
    我的心在淌血。我這樣洗凈我心中的圣地。
    五、后記
    1900年,瑞典的物理學家斯文·赫定在尋找羅布泊時無意發(fā)現(xiàn)了這座古城,如今它重新舉世矚目??茖W家對它的沒落作了種種考證喝彩響。
    戰(zhàn)爭是罪魁禍首。據(jù)史料記載,公元500年前,樓蘭被零丁國所滅。
    塔里木河上游開發(fā)導致下流水量減少,氣候變干。
    人類大肆開墾,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使下流河床淤塞,改道南流。
    我輕輕的搖頭。逝去的已經(jīng)逝去,請不要刨根尋底。我寧可相信,樓蘭的人們,至今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用雙手建造著更美的家園。也或許,他們只是熟睡了。當他們醒來,還要勞動,還要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