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

字號:

《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是一篇介紹方式,研究,報告,學習,中學生,的文章,實習報告網(wǎng)站內可以搜索到更多關于方式,研究,報告,學習,中學生,的文章,感謝本文作者佚名
    《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
    京口實小 崔恒娟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這兩門德育課程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綜合課程。它根據(jù)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從學生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fā),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主線,將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huán)境教育等融為一體,為學生成長為富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現(xiàn)代公民奠定基礎。在近幾年的探索中,教師對這兩門綜合課程逐漸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課程逐漸走向開放,很多學生獲得了積極體驗與社會生活經驗。然而,就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還有許多領域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解決。
    二、課題的界定及理論支撐
    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眴栴}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充滿好奇和疑問,進入“問題情境”,為自主探究、自我建構打下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打開一扇窗,鋪設一條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飛翔。
    近幾年,各學校雖然在德育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層次的、對諸多問題的統(tǒng)整思考,學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當學生走進社會這個大背景時,來自家庭環(huán)境的沖擊以及社會上一些不良現(xiàn)象,使得他們無所適從。因此,本課題以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為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小學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調查梳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出現(xiàn)的問題,并聯(lián)系起來加以系統(tǒng)分析與研究,提出協(xié)同解決的策略,對解決小學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方式的問題將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本課題將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為載體,通過抽樣調查,分析目前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梳理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策略,為課程改革中小學品德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實踐和理論的支持。
    學習材料:
    1、朱小蔓主編《道德教育論叢》,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徐英著《新世紀教育啟示錄》,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國教育報》,2002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寶華:《綜合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將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學品德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梳理出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了解現(xiàn)狀、梳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內容
    1、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查
    2、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標實施、教材處理、學生學習方式)
    3、根據(jù)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門、實驗學校協(xié)同研究,共同分析對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實踐經驗資料和觀點支持。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1、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查
    品德課程已經實施了有8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課堂上呈現(xiàn)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多大的變化,沒有體現(xiàn)出改課程的特點,為課程目標服務。在教師、學生中筆者就這門功課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問卷訪談和調查。其中問卷調查涉及實驗小學、中心校、普通完小,具體訪談對象有高中低各年段的學生、擔任該學科的教師、骨干領導等。基本涵蓋了本課程涉及的所有對象。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教師不知如何指導孩子學習,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基本采用的是講解式教學,相應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接受式學習,學習的過程仍然是習誦、模仿和完成習題。具體表現(xiàn)為課堂上對教材所呈現(xiàn)的內容進行講解、辨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