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Customs Duty)
又稱 customs 或 tariff,是一個國家對于通過其國境的貨物所課征的租稅,因此,它是一種國境關稅,所謂“通過其國境”即表明關稅為通過稅的一種,而所謂“國境”并不僅限于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域,而是指經濟的國境,也即關稅的地域,如非經濟的國境,或非關稅的地域,則雖有貨物通過,也不課征關稅,例如通過自由港的商品,即不課稅。關稅乃對通過國境的“貨物”才課稅,如非“貨物”則不屬課稅對象,例如旅客出入國境,從事運輸客貨的運輸工具,雖其過境,也不課關稅。關稅依貨物通過的方向可分為進口稅(import duty),出口稅(export duty)。但現代已很少課征出口關稅,所以一般所謂關稅,乃指進口關稅而言;依課證標準,可分為從價稅(advalerem duty),從量稅(specific duty),復合稅(compound duty)以及選擇稅(alternative duty);依課征目的,可分為財政關稅(financial duty)、保護關稅(protecive duty)、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以及報復關稅(retaliatory duty)等。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是一項關于關稅和貿易準則的多邊國際協定。其主要宗旨是各締約國在處理其貿易和經濟事業(yè)的關系方面,通過達成互惠互利協議,大幅度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達到保證充分就業(y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續(xù)增長,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發(fā)展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目的。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創(chuàng)建于1948年(產生于1947年,1948年1月1日生效)。其產生主要源于二次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認為導致世界大戰(zhàn)的主因是國際經濟貿易矛盾,戰(zhàn)前各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貿易政策限制了貿易的發(fā)展,致使經濟危機頻頻發(fā)生,為防止大戰(zhàn)重演,首先應在倡導貿易自由化的基礎上,成立國際性的世界經濟組織,以規(guī)定戰(zhàn)后的金融、投資和貿易活動,形成能夠左右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多邊體系。
關貿總協定現有108個正式締約方,另有20多個雖非關貿總協定締約方,但原則遵守和適用關貿總協定法律原則和貿易規(guī)則的國家和地區(qū);此外仍有16個世界經濟組織及國家和地區(qū)是關貿總協定的觀察員。世界上幾乎五分之四的國家和地區(qū)與關貿總協定有聯系。目前,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額的90%左右,其規(guī)模不斷增大,由關稅到非關稅措施,由貨物貿易延伸至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和投資措施,并可能擴大到環(huán)境保護。關貿總協定的多邊貿易規(guī)則已成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共同準則,關貿總協定在國際經濟,貿易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
關貿總協定既是一項含有一整套多邊貿易原則和規(guī)則的契約,又是締約方之間相互進行貿易談判的場所??倕f定共分四部分,包括三十八條條款。第一部分包含一、二兩條,主要闡述量惠國待遇法律原則及其具體運用;第二條是關稅減讓表。第二部分包含第三條至二十三條,共二十一條,主要是多邊貿易的具體規(guī)則。第三部分包含第二十四條至三十五條,共十二條,主要規(guī)定了成員國的加入、登記、退出等程序。第四部分共三條,題為貿易與發(fā)展主要內容是發(fā)展中國家可在多邊貿易體系中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享有差別的,更優(yōu)惠的待遇。
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自由競爭原則,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關稅保護手段原則,公平貿易原則,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互惠原則和透明度原則。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在四十多年的歷史中,幾經修訂,充實與完善。每當貿易保護主義趨勢高漲的時候,就要舉行多邊貿易談判,到目前為止,已是第八輪。關貿總協定第一輪至第五輪談判,主要是就關稅達成協議;第六輪、第七輪,就非關稅壁壘的規(guī)范和消除達成了反傾銷、反補貼、政府采購、貿易技術標準、海關估價、許可證手續(xù)等六項協議,對世界經濟、貿易以及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進行的第八輪談判――烏拉圭回合,于1986年9月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召開,談判的目的是進一步放寬和擴大世界貿易,通過減少和取消關稅、數量限制和其他非關稅措施與壁壘來改善進入市場的條件;加強關貿總協定的作用,改善多邊貿易體制,加強關貿總協定體制對不斷演變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烏拉圭回合談判內容之廣是歷次談判所不能比擬的,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產品、自然資源產品、紡織品和服裝、農產品、補貼和反補貼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等十五個議題。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作為協調國際貿易政策,保持成員國間貿易關系的一項多邊法律協定,將會對世界政治,世界經濟以及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又稱 customs 或 tariff,是一個國家對于通過其國境的貨物所課征的租稅,因此,它是一種國境關稅,所謂“通過其國境”即表明關稅為通過稅的一種,而所謂“國境”并不僅限于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域,而是指經濟的國境,也即關稅的地域,如非經濟的國境,或非關稅的地域,則雖有貨物通過,也不課征關稅,例如通過自由港的商品,即不課稅。關稅乃對通過國境的“貨物”才課稅,如非“貨物”則不屬課稅對象,例如旅客出入國境,從事運輸客貨的運輸工具,雖其過境,也不課關稅。關稅依貨物通過的方向可分為進口稅(import duty),出口稅(export duty)。但現代已很少課征出口關稅,所以一般所謂關稅,乃指進口關稅而言;依課證標準,可分為從價稅(advalerem duty),從量稅(specific duty),復合稅(compound duty)以及選擇稅(alternative duty);依課征目的,可分為財政關稅(financial duty)、保護關稅(protecive duty)、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以及報復關稅(retaliatory duty)等。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是一項關于關稅和貿易準則的多邊國際協定。其主要宗旨是各締約國在處理其貿易和經濟事業(yè)的關系方面,通過達成互惠互利協議,大幅度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達到保證充分就業(y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續(xù)增長,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發(fā)展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目的。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創(chuàng)建于1948年(產生于1947年,1948年1月1日生效)。其產生主要源于二次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認為導致世界大戰(zhàn)的主因是國際經濟貿易矛盾,戰(zhàn)前各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貿易政策限制了貿易的發(fā)展,致使經濟危機頻頻發(fā)生,為防止大戰(zhàn)重演,首先應在倡導貿易自由化的基礎上,成立國際性的世界經濟組織,以規(guī)定戰(zhàn)后的金融、投資和貿易活動,形成能夠左右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多邊體系。
關貿總協定現有108個正式締約方,另有20多個雖非關貿總協定締約方,但原則遵守和適用關貿總協定法律原則和貿易規(guī)則的國家和地區(qū);此外仍有16個世界經濟組織及國家和地區(qū)是關貿總協定的觀察員。世界上幾乎五分之四的國家和地區(qū)與關貿總協定有聯系。目前,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額的90%左右,其規(guī)模不斷增大,由關稅到非關稅措施,由貨物貿易延伸至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和投資措施,并可能擴大到環(huán)境保護。關貿總協定的多邊貿易規(guī)則已成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共同準則,關貿總協定在國際經濟,貿易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
關貿總協定既是一項含有一整套多邊貿易原則和規(guī)則的契約,又是締約方之間相互進行貿易談判的場所??倕f定共分四部分,包括三十八條條款。第一部分包含一、二兩條,主要闡述量惠國待遇法律原則及其具體運用;第二條是關稅減讓表。第二部分包含第三條至二十三條,共二十一條,主要是多邊貿易的具體規(guī)則。第三部分包含第二十四條至三十五條,共十二條,主要規(guī)定了成員國的加入、登記、退出等程序。第四部分共三條,題為貿易與發(fā)展主要內容是發(fā)展中國家可在多邊貿易體系中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享有差別的,更優(yōu)惠的待遇。
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自由競爭原則,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關稅保護手段原則,公平貿易原則,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互惠原則和透明度原則。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在四十多年的歷史中,幾經修訂,充實與完善。每當貿易保護主義趨勢高漲的時候,就要舉行多邊貿易談判,到目前為止,已是第八輪。關貿總協定第一輪至第五輪談判,主要是就關稅達成協議;第六輪、第七輪,就非關稅壁壘的規(guī)范和消除達成了反傾銷、反補貼、政府采購、貿易技術標準、海關估價、許可證手續(xù)等六項協議,對世界經濟、貿易以及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進行的第八輪談判――烏拉圭回合,于1986年9月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召開,談判的目的是進一步放寬和擴大世界貿易,通過減少和取消關稅、數量限制和其他非關稅措施與壁壘來改善進入市場的條件;加強關貿總協定的作用,改善多邊貿易體制,加強關貿總協定體制對不斷演變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烏拉圭回合談判內容之廣是歷次談判所不能比擬的,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產品、自然資源產品、紡織品和服裝、農產品、補貼和反補貼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等十五個議題。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作為協調國際貿易政策,保持成員國間貿易關系的一項多邊法律協定,將會對世界政治,世界經濟以及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