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xué)丹麥逛哥本哈根,隨處都是安徒生(圖)

字號:


     丹麥?zhǔn)锥几绫竟且蛔〕?,市區(qū)面積只有88平方公里。童話是這座城市的靈魂,站在市中心的哥本哈根大教堂前,東面的海灘上坐著安靜的小美人魚,西邊的小街里有安徒生童話博物館,南邊國會城堡里的腰墻上畫著睡熊和公雞,北處湖上排著隊緩緩滑行的天鵝讓人想起《野天鵝》里的王子和公主。
     哥本哈根是一個童話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有喧囂和浮躁,但本質(zhì)卻是海一般的純凈、花一般的明艷、太陽一般的熱烈。
     2005年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誕辰200周年。在哥本哈根,安徒生不僅是一段過去的歷史、也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品牌,而是這座城市的氣氛和氣質(zhì)。在這里,不遇見安徒生幾乎不可能:身邊駛過丹麥王室的巡邏馬車,與童話插圖里的一模一樣;節(jié)日,滿大街都是裝扮成王子、公主和錫兵的慶祝隊伍;皇宮前的衛(wèi)兵崗?fù)ひ沧龀杉t鉛筆形狀……
     安徒生的故鄉(xiāng)奧登賽距離哥本哈根約一小時左右火車車程。奧登塞街頭,幾乎每個指示方向的路標(biāo)上都標(biāo)示著通往安徒生出生地的方向。實際上,安徒生生前從未明確過他到底出生在哪里。挨在漢斯炎森大街街角的小黃房子是人們根據(jù)傳說認(rèn)定幼年的安徒生曾和他的父母在這里居住過,1905年,市政府買下這棟房子,將其辟為"安徒生博物館"。
     安徒生的父親是一個鞋匠,他自己造了一個做鞋用的工作臺和一個床架。床架是用不久前停放過特蘭譜伯爵的棺材的木架做的。安徒生出生后,便睡在這個小小的、用棺材板改裝的床上。安徒生故居根據(jù)安徒生的經(jīng)歷還原了一些當(dāng)年的情境,小小的工作臺上擺著一些老舊的做鞋工具,屋頂上的老式燈散發(fā)著昏黃的光暈。
     安徒生的童年就籠罩在這昏黃的光暈里,他的母親同他父親結(jié)婚時已經(jīng)懷有幾個月的身孕,身邊還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女兒。沒有人知道這個女兒的父親是誰。小安徒生由于家境窘迫并缺人照顧,常常在別人家蹭飯。不安定的生活在安徒生的心里埋下了流浪的種子,他進(jìn)行過29次旅行,故居里陳列著他旅行帶回的許多物件,比如袖珍墨水瓶。越是艱苦,他對美的向往就越是強(qiáng)烈,許多文字就是在顛簸的旅途中即興寫就。在安徒生的手稿中,可以見到越寫越淡乃至水白的墨水筆跡,那是旅行途中一次又一次往墨水瓶里加水的結(jié)果。然而,他創(chuàng)造美麗的天性似乎與生俱來,即便風(fēng)餐露宿,他也不忘采摘花草,粘貼在硬紙上,成為自制的明信片。今天,這些裝飾著花草的明信片都靜靜地躺在櫥窗里。
     哥本哈根的老街上還有無數(shù)“安徒生故居”。
     安徒生14歲時來到哥本哈根市,居無定所,那些他曾經(jīng)住過的房屋,有粉紅的、明黃的、也有天藍(lán)的,一小棟一小棟隱藏在哥市的街巷中,有的在門口釘一塊小小不起眼的銅牌,上面寫著“安徒生曾在此居住”,但大部分房屋則什么都沒有,甚至連現(xiàn)在的主人也未必知道,自己家客廳里的老舊壁爐曾給過這位童話作家多么大的溫暖,也許,某篇童話就在這個壁爐前誕生。
     然而,無論房屋的主人是否知道他的房屋曾經(jīng)接待過安徒生,他和他的鄰居們都會在陽臺上放兩個《白雪皇后》里那樣盛開著鮮花的大匣子,種些《小意達(dá)的花》里那般鮮艷的郁金香。在哥本哈根,童話是代代相傳、逐年累加的,它在人們的心底里流淌,在眼波里跳躍。
     哥本哈根人在海灘上立起小美人魚塑像,讓那一片海有了花萼般的色彩;但人們還嫌童話氣息不夠濃郁,又緊挨著市政廳建了一個童話館,與原有的安徒生塑像遙遙相對。
     童話館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童話王國:馬車聲、鈴子聲、流水聲交響;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豌豆公主接連現(xiàn)身;按一下按鈕,渾厚的男中音開始朗誦童話--有英文、丹麥文和德文三個版本,公主隨著故事情節(jié)走出來,錫兵站起來,號角響起來,賣火柴的小女孩把火柴點起來。出口處,低低回轉(zhuǎn)的音樂里流出傷感的調(diào)子,裝飾著花紋的指示牌上寫著:安徒生逝世了。
     但是,如果問館里人,“安徒生是哪一年逝世的?”他會微笑著告訴你,“安徒生沒有逝世,在哥本哈根,隨處都是安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