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南科大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字號:

“我不擔心,只要有本事到哪兒都不用擔心”,“是金子到哪都會發(fā)光”……這是南方科技大學招生會現場一些家長的聲音。日前,央視《新聞1+1》報道說,很少有家長對南科大未獲招生許可證、所發(fā)文憑可能得不到教育部承認感到擔憂,相反,原本只安排了一場招生會,由于報名爆棚,臨時改成了三場,連校長朱清時都感到意外。
    南科大的改革姿態(tài)是毅然決然的,以個人之見,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積弊叢生,南科大若在現行體制內搞教改,勢必處處遭遇掣肘,最后的結果,可能不是南科大改變了現行體制,而是現行體制將南科大“同化”。因此,南科大與現行體制訣別,現在看是被逼無奈,但唯有“置于死地”才能“后生”,才能真正成為改革試驗田,一決高下。
    當然,南科大的改革能否成功,不僅取決于南科大自己,更取決于其改革能否獲得社會支持,取決于有多少社會力量與南科大并肩戰(zhàn)斗。令人欣慰的是,南科大從一開始就獲得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其銳意改革的姿態(tài),更是贏得了社會輿論的高度期許。南科大改革何去何從尚不明朗,其結果怎樣尚無法預測,人們?yōu)楹螌@樣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寄予厚望?在很大程度上,這緣于人們對于舊的高教體制的厭憎和忍無可忍,于是人們對于新生事物充滿期待,哪怕這個新生事物尚處于襁褓之中。
    這就是目前的“民心所向”,這種“民心所向”正是南科大改革最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南科大的勇氣再大,改革也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看清這種“民心所向”,朱清時校長斷然不敢與舊體制訣別。南科大招生會從一場改成三場,家長們對南科大的未來充滿信心,并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獲得的文憑得不到舊體制的認可。這一切都證實了“民心所向”,也證明了南科大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