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yè)化管理的事業(yè)組織的非工勤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注意:不適用本法調整的范圍有: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yè)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村勞動者(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和進城務工的農民除外)、現(xiàn)役軍人和家庭保姆,在中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不適用我國勞動法
二、勞動合同
內容
特征 主體具有特定性;內容具有權利義務統(tǒng)一性、對應性;客體具有單一性;具有要式有償合同特性;具有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特性
形式 書面形式
內容 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具有涉及第在人利益的特性
期限 1、勞動合同可以議定試用期,長不超過6個月;2、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期限一般為一年、3年、5年,不宜太長;3、勞動者同一用人單位連續(xù)工作滿10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xù)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也農民工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效力 1、勞動合同成立并不意味勞動合同一定生效;
2、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
3、需要公證的勞動合同,公證之日起生效
4、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勞動合同無效
5、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
履行原則 親自履行原則;權利義務統(tǒng)一原則;全面履行原則;協(xié)作履行原則
變更條件 1、經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同意的;
2、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已經修改或廢止;
3、勞動合同條款與集體合同規(guī)定不同的;
4、企業(yè)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或根據市場變化決定轉產或調整生產任務;
5、企業(yè)嚴重虧損或因發(fā)生自然災害,確實無法按照原約定的條件履行勞動合同的;
6、因其他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7、勞動者因健康狀況而不能從事原工作的;
8、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其他情況
變更程序 1、當事人一方向對方提出變更勞動合同的建議,說明變更合同的理由、內容條件以及請求對方答復的期限等項內容;
2、當事人一方得知另一方提出變更合同的建議,應在對方規(guī)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可以依法表示同意,不完全同意或不同意;
3、雙方當事人就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經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達成變更勞動合同書面協(xié)議
用工單位解除合同的條件 1、因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或者有嚴重過錯或觸犯刑律,用人單位可隨時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或因客觀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應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3、因經濟性裁減人員,用人單位按照法定程序與被裁人員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條件 1、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內的;(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的;(4)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終止條件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
2、企業(yè)宣告破產或者依法解散、關閉、撤銷;
3、勞動者被開除、除名或因違紀被辭退;
4、勞動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者死亡;
5、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
6、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況
三、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
(一)用人單位的賠償責任
1、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2、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guī)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
3、造成勞動者工傷、醫(y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guī)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y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yī)療費用的25%的賠償費用。
4、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guī)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y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yī)陪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二)勞動者的賠償責任
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三)連帶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shù)姆蓊~應不低于對胡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2)因獲取商業(yè)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因獲取商業(yè)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guī)定執(zhí)行。
四、勞動爭議
1、分類
①個人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
②勞動合同爭議和集體合同爭議。
③因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fā)生的爭議;因執(zhí)行國家有關工時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guī)定發(fā)生的爭議;因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發(fā)生的爭議。
④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2、處理機構
①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②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③人民法院。
①協(xié)商(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②調解(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③仲裁(必經程序);④訴訟(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提出)。
3、其他
①仲裁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應先行制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②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yè)化管理的事業(yè)組織的非工勤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注意:不適用本法調整的范圍有: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yè)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村勞動者(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和進城務工的農民除外)、現(xiàn)役軍人和家庭保姆,在中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不適用我國勞動法
二、勞動合同
內容
特征 主體具有特定性;內容具有權利義務統(tǒng)一性、對應性;客體具有單一性;具有要式有償合同特性;具有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特性
形式 書面形式
內容 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具有涉及第在人利益的特性
期限 1、勞動合同可以議定試用期,長不超過6個月;2、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期限一般為一年、3年、5年,不宜太長;3、勞動者同一用人單位連續(xù)工作滿10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xù)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也農民工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效力 1、勞動合同成立并不意味勞動合同一定生效;
2、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
3、需要公證的勞動合同,公證之日起生效
4、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勞動合同無效
5、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
履行原則 親自履行原則;權利義務統(tǒng)一原則;全面履行原則;協(xié)作履行原則
變更條件 1、經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同意的;
2、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已經修改或廢止;
3、勞動合同條款與集體合同規(guī)定不同的;
4、企業(yè)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或根據市場變化決定轉產或調整生產任務;
5、企業(yè)嚴重虧損或因發(fā)生自然災害,確實無法按照原約定的條件履行勞動合同的;
6、因其他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7、勞動者因健康狀況而不能從事原工作的;
8、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其他情況
變更程序 1、當事人一方向對方提出變更勞動合同的建議,說明變更合同的理由、內容條件以及請求對方答復的期限等項內容;
2、當事人一方得知另一方提出變更合同的建議,應在對方規(guī)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可以依法表示同意,不完全同意或不同意;
3、雙方當事人就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經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達成變更勞動合同書面協(xié)議
用工單位解除合同的條件 1、因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或者有嚴重過錯或觸犯刑律,用人單位可隨時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或因客觀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應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3、因經濟性裁減人員,用人單位按照法定程序與被裁人員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條件 1、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內的;(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的;(4)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終止條件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
2、企業(yè)宣告破產或者依法解散、關閉、撤銷;
3、勞動者被開除、除名或因違紀被辭退;
4、勞動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者死亡;
5、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
6、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況
三、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
(一)用人單位的賠償責任
1、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2、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guī)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
3、造成勞動者工傷、醫(y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guī)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y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yī)療費用的25%的賠償費用。
4、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guī)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y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yī)陪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二)勞動者的賠償責任
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三)連帶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shù)姆蓊~應不低于對胡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2)因獲取商業(yè)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因獲取商業(yè)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guī)定執(zhí)行。
四、勞動爭議
1、分類
①個人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
②勞動合同爭議和集體合同爭議。
③因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fā)生的爭議;因執(zhí)行國家有關工時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guī)定發(fā)生的爭議;因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發(fā)生的爭議。
④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2、處理機構
①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②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③人民法院。
①協(xié)商(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②調解(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③仲裁(必經程序);④訴訟(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提出)。
3、其他
①仲裁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應先行制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②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