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要給南科大足夠信任 不添亂就是支持

字號:

昨日,南方科技大學45名學生啟程前往廣州軍訓,面對擠了一房間的20多家媒體的近50名記者,校長朱清時坦言:“我們在試驗一種新的體制和做法,感覺如履薄冰。現(xiàn)在,學生來了,就更如履薄冰了。因為學生一進校,學校沒有其他選擇了,只有把學生教好,這就成為南科大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這個冰更薄了?!?BR>    如履薄冰,折射出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去行政化、招生不依托高考(微博)、經(jīng)費上不再是國家撥款等等,南科大承載了人們對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期待。不過,任何創(chuàng)新,都需要激勵支持、寬容理解和淡定的心態(tài),要允許試錯,讓創(chuàng)新者放下包袱踏上征程。當下,不添亂就是對南科大的支持。
    不添亂,社會公眾尤其是家長要給南科大足夠的信任。不添亂,媒體不妨少些跟蹤追擊和“狂轟濫炸”。南科大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但過度的關(guān)注,反而添亂。比如前不久媒體報道,朱校長要買一臺辦公電腦,竟也需要兩個月左右時間“走程序”。建一所大學,怎么可能沒有一點“小花絮”、“小插曲”?媒體的報道引發(fā)無謂的爭論,公眾就跟著糾結(jié)起來,這會影響到社會對教改試水的信心。不添亂,政府與方方面面要多務實,積極承當起南科大改革的“后援”。南科大在蹣跚前進中還會遇到種種有形和無形的障礙,有些難題冰凍三尺,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下,諸如完全意義上的自主招生、自授學歷和學位、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新校區(qū)的配套建設、教改實驗班學生學籍、戶籍、醫(yī)療保障等問題,不僅需要給特殊政策,開辟“綠色通道”,更需要廣東省、深圳市以及社會各方面的財力支持。
    而從長遠計,南科大改革模式正面臨現(xiàn)行體制機制帶來的種種尷尬,朱清時已準備將這個問題作為提案帶到兩會上去,不指望立馬就能得到立法的*,但能得到關(guān)注與重視就有希望。南科大校園里打出這樣一條迎接新生的橫幅:你和我們一起度過的四年,將成為你終生驕傲的經(jīng)歷。期待南科大在全社會的共同呵護下,有朝一日成為教育改革的驕傲、國家創(chuàng)新的驕傲,民族復興的驕傲。為了這一天,我們應當?shù)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