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示范高中高三大聯考作文:撇捺人生

字號:

說明:2011安徽省級示范高中高三大聯考新材料作文“撇捺人生”導寫與模擬評閱
    【金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橫批“撇捺人生”?!叭簟弊秩绻幌蜃笃簿褪恰翱唷弊郑案鳌弊秩绻馨涯且晦嘧兂梢稽c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這副對聯所蘊涵的人生哲理,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根據你的思考或者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④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不計;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津】
    這是一個二元關系命題。材料主要圍繞“撇”和“捺”展開。寫好本題的關鍵是要深入思考,細化認識。
    首先,我們要明確“撇”和“捺”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住;既要學會放棄,又要懂得堅守,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撇”不“捺”,為人就沒有原則,沒有分寸;只“捺”不“撇”,視野則會狹窄?!捌病焙汀稗唷被ハ鄰浹a,互為支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其次,我們還得對“撇”和“捺”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思考:為什么“撇開了,就能捺得住”?“撇不開”,結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這樣一一反問,結果不言自明。
    審讀對聯可知,撇開的是人生的誘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難等。寫作范圍可以談古論今,材料既可以選擇名人故事,也可以講述自己的經歷。文體選擇上比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學可以寫議論文、議論性散文,敘述功底好的同學可以寫記敘文。但無論選擇何種文體,都應該從“撇”和“捺”兩個方面加以論述、記敘。
    【閱卷手記】
    作為安徽省的高考模擬考試作文題,這個題目比較契合往年的命題思路。材料本身議論性比較強,很多考生都選擇了議論文這一文體。大部分考生能扣住材料進行審題,但文章所用的材料不夠豐富、新穎,語言表達沒有文采。當然,大的問題是偏題、跑題。具體表現在:
    1.“審題”偏差,不全面。
    有的考生只寫“撇得開”,卻沒有顧及到“捺得住”;或者只寫了“捺得住”,疏忽了“撇得開”,都沒能做到全面辯證分析。材料的關鍵是“撇”“捺”二字,有的同學不解其意或不完全解其意,內容流于片面,甚至對材料的內容只字不提。有一篇作文的題目是《讓放棄打開心靈之窗》,顯而易見,文章的中心論點是“放棄”,是“撇”,這樣的論點只抓住了材料的一半。
    2.論據材料陳舊,不夠充實、有效。
    一篇議論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據的選擇、剪裁和分析。從閱卷現場來看,很多考生在引用材料時,都能馳騁上下幾千年,聯系中外歷史,但唯獨沒有聯系個人實際,導致選擇的材料缺乏“個性”和“深度”??忌婕暗乃夭拇蠖酁橹袊糯?,如屈原、司馬遷、李白、陶淵明、蘇軾、李清照等,素材過于陳舊。還有一些考生由于平時積累很少,只能從歷史教材甚至是政治課本中東拼西湊,或者直接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加以擴寫或改寫,然后加上一個簡單的評價、分析,勉強湊成一篇800字的文章。還有一些考生平時看過一些好文章,積累了一些材料,可是在考場作文時只是將它們一一敘述出來,缺乏適當的評價,也就使得這些材料成了一個個擺設,彼此之間缺乏一種內在聯系,給人的感覺就是材料的簡單堆砌。
    3.不會轉換話題。
    通過高三高強度的作文訓練,考生接觸到很多話題作文,可是不少考生的思維習慣如旋轉的陀螺,慣性極大,不知變通。這種情況反映到考生的作文上,就表現在整篇“默寫”平時寫作練習時自己的得意之作,這些文章往往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語言流暢,意境很美,但就是不和題目要求的“撇”“捺”相聯系,全文沒有“撇”“捺”的影子,結果得分很低。其實這些同學只要稍微變通一下,想方設法將原文與話題進行對接,有效、流暢地多次出現“放棄”或者“堅守”之類的字眼,也許就能得到一個相對可觀的分數。這次閱卷中,我們發(fā)現這樣不會轉彎的文章為數較多。
    4.語言不夠形象暢達。
    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勢,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采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的動感;要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散句等句式,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的氣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