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作文例文及寫作指導:“雜草與莊稼”

字號: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上后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說:“用鏟子鏟?!币艺f:“用火燒。”丙說:“撒上石灰。”丁說:“連根拔去?!闭軐W家說:“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后再來此相會?!?BR>    一年后,弟子們都來了,哲學家未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于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請根據(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優(yōu)秀考場作文一:
    “國于天地”,道德與立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中華文明浩浩乎蕩滌五千載,至于世紀之交,13億炎黃子孫如是宣誓,豪言壯語,猶未絕于耳,可今日之時之地,忽然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的脊梁骨已然漸漸軟化,于是憂患世人開始探尋社會主流價值。
    我是從《環(huán)球時報》上知曉社會正熱火朝天地探討社會主流價值觀,感慨社會主流價值觀喪失的同時,覺得這個探討很有意義。毫無疑問,當大家都試圖把心目中理想化的價值觀塞進主流價值的筐子時,往往意味著彼此競爭,甚或引發(fā)價值體系的混亂與對抗。然而,價值觀是末之結(jié),欲得價值主流,必先探討凝聚社會的黏合劑——道德。
    道德是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屬性,是一個社會的構(gòu)成要件。相比法律或強力而言,道德看似柔弱無力,卻是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是各種價值觀的大公約數(shù)。古今中外歷史實踐表明,各種主義和思潮時火時滅,基本的道德觀萬古而常青。
    中國是一個缺少本土宗教的文明古國,無法靠原罪救贖的宗教觀來自律和維系社會運轉(zhuǎn)。加之中國法治水平尚待提高,隨著社會分層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深入,中國社會難免成為“眾神狂歡”的大舞臺。而選擇價值觀作為大舞臺的支柱,則必先重建道德共識,夯實大舞臺的基礎,讓各種價值充分交流交鋒交融,終培育出一種和而不同的主流價值體系。
    這是一個中國人信仰失落的年代。這一切,源于百年來中國社會的革命化、西方化、市場化。中國傳統(tǒng)道德遭到致命性的*和解構(gòu),道德水準大幅下滑,以致洋人譏以“中國人缺少的不是價值,而是道德”。不管是“收紅包”還是“躲貓貓”,不管是“毒奶粉”還是“黑礦難”,不管是“豆你玩”還是“蒜你狠”,不管是“剽竊論文”還是“學歷造假”,都表明中國正處于一個道德危機期,更嚴重的是無德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所以*喊出“我爸是李剛”。有人評價:“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BR>    《左傳》曾言“國于天地,有與立焉?!币粋€國家能屹立于天地之間,必有堅實的基石。這個基石即是道德。誠如古語所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欲塑主流價值之塔,必須夯實道德之基。
    塑造的形象亮點:此文意境很美,前半篇尤其像小說,在眾多的考場作文中,實屬另類 ,奪人眼球??陶吕先诵蜗筘S滿,與中心相契合。老人的出場,就用一句“座上的老人仍是端坐在自己的世界里”,這句話很有分量,讓人感受到老人的定力。接著寫老人“眼神依然安寧包容,執(zhí)著刻刀的手也很穩(wěn)”,更讓人覺得此人絕非凡俗。接著寫他刻章的過程,再次提到眼睛“專注而凝重,仿佛有淡淡的光芒”,并且提及在刻章時老人“全身都蓄著一種待發(fā)的氣勢”,正面寫老人刻章的專注,令我想起好多個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藝術形象,如阿城《棋王》、馮驥才的《泥人張》等。后老人的自言自語可是畫龍點睛之筆,用“可刻出這塊好東西,心里就踏實了,滿了似的”完成了對他的形象塑造。文學創(chuàng)作講求“形象大于思維”,如此血肉豐滿的形象,自然凸顯了中心。
    考場作文選評:立意點評:這是一篇典型的男孩子的文章,寫來頗有“風骨”。首先,立足點很高,大開大闔,從燦爛的中華文明開始,以“欲塑主流價值之塔,必須夯實道德之基”這一觀點作結(jié),著眼點是整個社會。一般來說,角度大比較流于內(nèi)容“空泛”,然而這篇文章卻顯得大而厚實,難能可貴。打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