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jīng)濟師金融輔導: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9)

字號:

(三)信用風險的管理
    1.機制管理
    機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針對信用風險的管理機制。對商業(yè)銀行而言,信用風險的管理機制主要有:(1)審貸分離機制,即在內(nèi)部控制機制的框架下建立起貸款的審查與貸款的決策的分離機制,避免將貸款的審查與決策集中于一個職能部門或人員。(2)授權管理機制,即總行對所屬的職能部門、下屬的分支機構,根據(jù)層級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分別授予具體的信貸權限。(3)額度管理機制,即總行對全行系統(tǒng)給予某一特定客戶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授信規(guī)定限額。
    【例題17,多選題】信用風險的管理機制主要有( )。
    A.審貸分離機制 B.外部審計機制 C.授權管理機制 D.額度管理機制
    答案:ACD
    2.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就是針對信用由提供到收回的全過程,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對商業(yè)銀行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在于商業(yè)銀行在貸款的審查與決策階段的管理。在此階段,商業(yè)銀行審查的核心是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決策的核心是貸與不貸、以什么利率水平貸。
    要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商業(yè)銀行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社會上獨立評級機構對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結果,另一方面可以自己單獨對借款人進行信用的“5C”、“3C”分析?!?C”、“3C”分析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即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5C”分析是分析借款人的Capacity、Capital、Character、Collateral和Conditions,即償還能力、資本、品格、擔保品和經(jīng)營環(huán)境?!?C”分析是分析借款人的Cash、Control和Continuity,即現(xiàn)金流、管理和事業(yè)的連續(xù)性。
    (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在于商業(yè)銀行在貸款的發(fā)放與回收階段的管理。在此階段,商業(yè)銀行關注的重點是貸款不要被挪用、貸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蹤借款人信用狀況的變化、出現(xiàn)異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事中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建立針對借款人的信用惡化預警機制;建立不良貸款的分析審查機制;監(jiān)控、監(jiān)測借款人的資金用途和使用狀況;為借款人提供理財服務;提前轉讓債權;爭取政府支持;幫助借款人開辟市場;追加貸款;貸款展期;債轉股;控制借款人存款賬戶;行使代位權;制定清收貸款計劃和方案;申請支付令;行使抵押權或質(zhì)押權;追索保證人;向法院起訴;使用信用衍生工具等。
    在事中管理階段,商業(yè)銀行要進行貸款風險分類。目前采用的貸款五級分類方法,即把已經(jīng)發(fā)放的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等五個等級。正常類貸款是有充分把握還本付息的貸款;關注類貸款是未違約,但存在負面影響財務狀況的主客觀因素的貸款;次級類貸款是還款能力出現(xiàn)明顯問題,依靠正常收入不能保證還本付息,本息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可疑類貸款是本息逾期180天以上,無法足額還本付息,即使執(zhí)行抵押和擔保也要發(fā)生一定損失的貸款;損失類貸款是本息逾期1年以上,即使采取一切措施和程序,貸款也無法回收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