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輔導之案例分析題答題步驟與技巧

字號:

要答好案例分析題,首先要明白案例分析題是如何命題的。案例分析題命題者一般都采用“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即從法條到案例的命題思路。命題者往往頭腦中先有了所要考查的內容和知識點,再找出該知識點所對應的可適用的法條,而后根據(jù)該法條來設計具體的案情和題目。為了增加考試的難度,這些命題法條有可能跨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從實體法到程序法,從一個部門實體法到另一個部門實體法;案情設計上有時候故意增加些干擾考生正確作答的信息即“考試陷阱”來混淆視聽,以此檢驗考生對法條、概念掌握的準確程度。
    根據(jù)案例分析題命題者“因法設題”的命題思路,考生答題時一定要養(yǎng)成“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首先判斷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哪一個部門法的內容,這點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能做到。近幾年,案例分析題大多出現(xiàn)在如下幾個部門法中:民法(包括擔保法及其解釋、合同法、知識產權法、繼承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有的題目只是集中考一個部門法的知識點,有的題目則以一個部門法為主,略有交叉,個別問題兼及其他部門法的個別知識點。
    2、其次確定本案例分析題考的是該部門法中哪一個或哪幾個法律制度??忌筛鶕?jù)該題目的具體問題設置來確定究竟所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識點。如在民法試題中,你不僅要知道本題是考擔保法,還要進一步確定是考人保部分還是物保部分。如果是考物保部分,還應再進一步確定是考抵押、質押還是留置;如果是考抵押,再看是考抵押合同的效力還是抵押權的實現(xiàn)或是額抵押。
    3、找到了要考查的具體法律制度,按照“就題找法”的解題思路,迅速在腦海中搜尋該制度所對應的相關法條。找到該考查點所對應的法條,離正確答案就不遠了。
    4、找到所對應的法條后,先不急于作答,應仔細、全面地分析案情,避免有所遺漏。一般而言,司法考試的題目都是命題者字斟句酌、反復推敲設計出來的,又經(jīng)過了命題委員會的特別審定,體現(xiàn)了較高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除非敘述案情之必需,不會有多余的、無關緊要的文字出現(xiàn)。案情敘述中所給出的有法律意義的信息都是有用的,要么是提供答題線索的,要么是用來干擾、迷惑的。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辨析,去偽存真,排除干擾,確定“題眼”。
    5、統(tǒng)籌考慮全案各種情況,前后兼顧,寫下最終答案。對于案情比較復雜的合同法、繼承法、公司法和程序法試題,考生一般不能僅在腦海中分析,在草稿紙上詳細列出各方當事人的關系,確定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并對照案情檢查有無遺漏的重要信息,這樣才會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