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場的均衡
需求和供給分別代表著產(chǎn)品市場上兩種不同的力量:買方力量和賣方力量。在市場上,買方是消費者,他們的行為準則是追求效用化;賣方是廠商,他們的行為準則是追求利潤化。在此情況下,買方和賣方就必然存在著競爭。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中,買方和賣方之間的競爭必然會使商品的價格趨向于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恰好相等,能夠使市場出清的價格。它是在市場機制的自發(fā)作用下形成的。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可以用圖1—12來說明。

在圖l一12中,我們把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都整合在同一個坐標中。從圖1—12可以看出,當商品的價格水平較高,例如為P1時,需求量只有Q1,供給量卻為Q2,Q12,商品出現(xiàn)了過剩。如果商品出現(xiàn)過剩,賣方之間的競爭必然會導致價格下降。反之,如果價格水平較低為P2,此時需求量為Q3,供給量為Q4,Q43,商品就出現(xiàn)了短缺。如果商品出現(xiàn)短缺,買方之間的競爭義必然會驅使價格上升。價格、供求和競爭之間的這種內(nèi)在聯(lián)系即為市場機制。如果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代表買方和賣方這兩種力量的需求和供給最終會穩(wěn)定在E點上,這時的價格為PE,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均為QE,即商品既不存在過剩,也不存在短缺,叫做市場出清。經(jīng)濟學把這種市場出清的狀態(tài)稱為市場均衡。能夠實現(xiàn)市場出清的價格PE為均衡價格,供給量或需求量QE為均衡數(shù)量。
需求和供給分別代表著產(chǎn)品市場上兩種不同的力量:買方力量和賣方力量。在市場上,買方是消費者,他們的行為準則是追求效用化;賣方是廠商,他們的行為準則是追求利潤化。在此情況下,買方和賣方就必然存在著競爭。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中,買方和賣方之間的競爭必然會使商品的價格趨向于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恰好相等,能夠使市場出清的價格。它是在市場機制的自發(fā)作用下形成的。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可以用圖1—12來說明。

在圖l一12中,我們把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都整合在同一個坐標中。從圖1—12可以看出,當商品的價格水平較高,例如為P1時,需求量只有Q1,供給量卻為Q2,Q12,商品出現(xiàn)了過剩。如果商品出現(xiàn)過剩,賣方之間的競爭必然會導致價格下降。反之,如果價格水平較低為P2,此時需求量為Q3,供給量為Q4,Q43,商品就出現(xiàn)了短缺。如果商品出現(xiàn)短缺,買方之間的競爭義必然會驅使價格上升。價格、供求和競爭之間的這種內(nèi)在聯(lián)系即為市場機制。如果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代表買方和賣方這兩種力量的需求和供給最終會穩(wěn)定在E點上,這時的價格為PE,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均為QE,即商品既不存在過剩,也不存在短缺,叫做市場出清。經(jīng)濟學把這種市場出清的狀態(tài)稱為市場均衡。能夠實現(xiàn)市場出清的價格PE為均衡價格,供給量或需求量QE為均衡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