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規(guī)劃原理:古代城市規(guī)劃思想第二章(4)

字號:

2、中世紀的歐洲城市
    社會和政治背景: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這歐洲進入封建社會的中世紀。社會生活中心轉向農村,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十分蕭條,城市處于衰落狀態(tài)。這時歐洲分裂成許多小的封建領主王國,封建割據和戰(zhàn)爭不斷,出現了許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同時教會勢力十分強大。
    中世紀歐洲城市格局特點:教會勢力十分強大,教堂占據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10世紀以后,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逐漸興起,一些城市擺脫封建領主的統(tǒng)治,成為自治城市,這時公共建筑(如市政廳,關稅廳和行業(yè)會所)占據城市空間的主導地位。如: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3、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歐洲城市
    文藝復興: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藝術、技術和科學都得到飛速發(fā)展。受人文主意思想的影響,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風格和構圖嚴謹的廣場,如圣彼得大教堂廣場和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
    巴洛克時期
    社會和政治背景:17世紀后半葉,新生資本主義迫切需要強大的國家機器提供保護,資產階級與國王聯盟,反對封建割據勢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權的絕對君權國家。
    城市格局特點:以盛的法國巴黎為例,體現古典主意思潮,軸線放射的街道(如愛麗舍田園大道)、宏偉壯麗的宮殿花園(如凡爾賽宮)和公共廣場(如協(xié)和廣場)是那個時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