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師考試輔導第八章:庫存管理庫存周轉率要點(2)

字號:

熟悉:
    一.庫存管理的過程及要素分析庫存過程:
    1、訂貨活動階段;
    2、進貨活動階段;
    3、保管活動階段;
    4、供貨活動階段。
    制定訂貨策略(庫存策略)主要解決三個問題:訂貨點、訂貨量、訂貨方法。
    二.庫存管理的三大功能和兩個基本目標庫存管理的功能因素:
    1、時間性;
    2、經濟性;
    3、分離性。
    庫存管理的目標:
    1、安全目標;
    2、效益目標
    三.庫存過程的訂貨、進貨、保管和供貨活動階段
    1、訂貨活動階段是從外出訂貨或發(fā)出訂貨單開始,直到訂貨成交為止的整個活動過程。商流;
    2、進貨活動階段主要是把貨物從供方運進需方倉庫的過程,物流;
    3、保管活動階段是從物資驗收入庫開始,直到物資供應或銷售出去(出庫)為止的全過程,物流;
    4、供貨活動階段是供應或出售物資,把出庫物資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
    四.庫存管理任務的三R原則和庫存成本的構成庫存管理的任務是用最低的費用在適當?shù)臅r間(right time)和適當?shù)牡攸c(right place)獲取適當數(shù)量(right quantity)的原材料、消耗品或最終產品,即3R原則。庫存成本構成要素:
    1、購入成本;某項物品的購入成本(P)包括單位購入價格或單位生產成本。
    2、訂購/生產準備成本;(C)是指向外部的供應商發(fā)出采購定單的成本或指內部的生產準備成本。這項成本通常和訂購或生產準備次數(shù)有關,而和訂貨量和生產量無直接關系。
    3、儲存成本;通常也叫持有成本(H),由多方面組成,主要包括資本成本、稅金、保險、搬運、儲藏、損耗、陳舊和變質等項費用。
    4、 缺貨成本,又稱虧空成本(S),是由于外部和內部中斷供應所產生的。當組織的用戶得不到他的全部訂貨時,叫外部短缺;而當組織內部某一個班組或一個部門得不到它的全部訂貨時,叫做內部短缺。外部短缺將導致延期交貨、當前利潤損失(潛在銷售量的損失)和未來利潤損失(商譽受損)。內部短缺可能導致生產損失(人員和機器的閑置)和完工日期的延誤。
    五.MRP2、DRP、DRP2MRP2稱為物料資源計劃(material resource planning),這種技術是在MRP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不但管理物料,而且還用MRP的思想對工時、物流成本(而非物料數(shù)量)、設備、資金等所有的產能資源加以管理,也可稱產能資源計劃。該計劃將產能資源即工時、機時和現(xiàn)金與物料結合起來,通常以資源取代需求,是一種更有效的生產管理計劃。如果把相關技術用于分銷和配送環(huán)境,就被稱為配送資源計劃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這是一種分銷網絡所有層次按時間劃分階段的存貨補充計劃。DRP首先是零售層的預測,并計算所有其他層次;然后,與MRP那樣復查庫存,計算各周期的凈需求量和前置時間,以一個計劃訂單的交貨數(shù)量成為分銷鏈中下一層次的總需求。有些企業(yè)把DRP與MRP結合起來應用,稱為DRP2,MRP把所需的材料、零部件推到生產地或裝配地,而DRP把最終產品通過分銷渠道推到需要他的地方去。
    六.從資金周轉角度來調整庫存周轉率的方法
    1、和其他同業(yè)公司的比較;
    2、參考過去的實績
    七.物料需求計劃(MRP)的基本思想和適用場合MPR是根據(jù)為最終產品安排的完成日期,反過來確定相關需求的零件的訂貨時間和數(shù)量。主要特點:不求有時間階段性,要推算較低層次的物品的需求量,按計劃發(fā)出訂單和重新安排產能。MRP是從最終產品開始,編制出所有較低層次需求品的必要進度計劃,計劃訂貨發(fā)出量,指出采購和生產部門應當在什么時間進行訂貨。MRP特別適合復雜或裝配型的作業(yè)。
    八.保險存貨的概念和意義保險存貨是一種額外持有的庫存,他作為一種緩沖器用來預防由于自然界或環(huán)境的隨機干擾而造成的缺貨,他們用來補償在補充供應的前置時間內實際需求量超過期望需求量或前置時間超過期望前置時間所產生的需求。
    保險存貨對公司的成本有雙重影響:降低缺貨成本卻又增加儲存成本。
    在確定固定訂貨量系統(tǒng)的保險存貨量方面存在兩種方法:已知缺貨成本時,對缺貨分攤直接以貨幣支付成本;不知缺貨成本時,根據(jù)前置時間內需求量的某種概率分布來規(guī)定服務水準。
    九.經濟生產量(EPQ)相關概念在進行某項訂單的生產時,供應補給是連續(xù)的,庫存存貨的耗用是均勻的。主要決策是確定產程的規(guī)模。存貨成本最低的產程規(guī)模既為經濟生產量。
    十.最新的八種庫存管理模式
    1、零庫存方式(適用于上下游暢通,且質量有保障的大型生產形態(tài)的企業(yè),比如大規(guī)模汽車工廠等);
    2、寄售方式(超級市場方法,庫存品的管理由采購公司全權負責,保管費用也由其負責);
    3、自來水式倉庫方式(由供應廠負責);
    4、供應商專柜方式(需要品名店街分式);
    優(yōu)點:
    A、讓供應廠商負擔管理費用;
    B、機械廠不再有倉庫業(yè)務;
    C、減少了繁雜工作;
    D、簡化了購買手續(xù)
    5、自動銷售機方式;
    優(yōu)點,不發(fā)生缺貨,不占壓資金,不必擔心供應商不能如期交貨,不必派專人管理。
    6、巡回訪問銷售方式;
    7、豐田生產方式;人和機械高效率配合
    8、先驅方式。廢除代理店經銷,要成立直接銷售體系了解
    一.庫存管理中經營、生產、運輸、銷售及批發(fā)采購五種要素分析決定適當庫存的首要因素:
    1、經營,必須降低批發(fā)采購所需的經費,也要降低生產所需的經費,更需要降低保管所需的經費,因此必須維持適當庫存量,為了減少缺貨損失,還必須考慮預備庫存量;
    2、生產,應該控制依據(jù)客戶訂貨及估計需要量而生產時的庫存量,并且縮短生產時間,保持工程期間的良好均衡庫存,防止過剩庫存的發(fā)生,另外,還要仔細調查需要與供給的關系,維持適當庫存數(shù)量;
    3、運輸,應多方謀求運輸費用、運輸方法、運輸途徑的效率化,常保持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存貨;
    4、銷售,深入研究銷售途徑,盡量減少流通的中間層次,降低流通過程中的庫存;
    5、批發(fā)采購期間,必須研究初驗期間、運輸期間、驗收到使用期間,以及訂購、入庫及驗收方法。
    二.延期付貨和失銷情況下訂貨批量變化規(guī)律在確定型固定訂貨量模型中,平均存貨量約估為Q/2,在持有保險存貨時,平均存貨量為S+Q/2三.不知缺貨成本下按單位數(shù)、金額、交易額或訂貨次數(shù)計算的服務水準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組織并不知道它的缺貨成本,管理*通常是設定服務水準,由此便可確定訂貨點,服務水準表示用存貨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
    四種常用的服務水準為:
    1、按訂貨間隔計算的服務頻率;
    2、按年計算的服務頻率;
    3、按需求量的系數(shù);
    4、按作業(yè)日系數(shù)。
    四.商品壽命周期和季節(jié)性庫存控制的關系應該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季節(jié)性的銷售動向,再來調整庫存,這也是庫存管理業(yè)務的重要內容。
    五.從產品結構分析到積木化的物料清單(BOM)的制定物料清單指生產某種最終物品或產品所需的物品、輔助材料或材料的目錄。
    物料清單(BOM)指生產某種最終物品或產品所需的物品、輔助材料或材料的目錄。由于MRP是面向產品的,物料清單就成為計劃的主要依據(jù),事實上,MRP不能沒有按產品結構編制的物料清單,否則MRP就無法把總生產進度計劃轉換成最終物品層次以下各種物料的總需求量。積木化的物料清單(BOM)適用于有很多可能的結構形式和由大量通用零件組成的復雜產品。積木式的BOM是用積木式元件或積木式組件來表示的,并根據(jù)它來組裝最終產品,積木化的過程就是將產品清單分解為較低層次的積木式組件。為了MRP的目的,積木化使BOM脫離了產品層次,代之,裝配件被提升到最終物品的地位,這種程序建立了一種適合預測、總生產進度計劃和MRP的新的積木式計劃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