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點中國現代史四

字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偉大的歷史轉折
    中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背景:
     1、開展關于真理標準討論;
     2、“兩個凡是”的正確認識1978年冬北京內容:思想上從“兩個凡是”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平反冤假錯案。意義:黨歷的偉大轉折,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八七會議)。
    改革開放改革不適應經濟發(fā)展的各種體制,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國外資金。1982年我國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
    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fā)展糧食棉花產量躍居世界首位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
    中國******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87.10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定了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分三步走。
    中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2目標: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