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2011學校簡介

字號:

成都理工大學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的主體原成都地質學院和成都理工學院,曾是原地質礦產(chǎn)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高校。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轉變?yōu)橹醒肱c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四川省重點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經(jīng)、管、文、法、哲、農(nóng)協(xié)調發(fā)展的多科性大學。2005年學校本部設1個省級研究生院、17個學院和教學單位、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西南石油大學合建)、1個國家專業(yè)實驗室、1個科技部與四川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重點實驗室、11個部省級重點學科、6個部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和35個研究機構。設有工學、理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碩士點、10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58個本科專業(yè)。2005年校本部各類在校學生25000余人,其中博士生418人、碩士生1800人、工程碩士321人、本科生22000余人。在編教職工2114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62人、碩士生導師470余人,教授(含研究員)15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318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76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個。
    學校先后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800余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各級獎勵730余項 。僅1992年以來,就獲國家和部省級教學成果獎41項,獲獎教材達26部。學校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連續(xù)數(shù)年組隊參加全國“挑戰(zhàn)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數(shù)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設計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重要賽事,獲得150余項獎勵和60余項省部級獎勵;獲得全國大學生田徑、羽毛球、攀巖、健美操錦標賽前八名20余項次,省市高校田徑、籃排球、健美操等團體和個人前八名近40余項次。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30多所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余名外國專家及  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300余人次,開展了270余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獨立主辦或聯(lián)合主辦學術期刊6種(其中核心期刊3種)。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等獨立學院和多個聯(lián)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huán)境、建設、軍工、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yè)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chǎn)學研合作關系。
    學校博物館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 6萬余件,其中不乏國家以及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重慶大竹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博物館已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首批建設的數(shù)字博物館,并獲得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級別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基地稱號。學校圖書館藏書135萬冊,擁有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14000多種,并且集藏、借、閱、咨一體化和印刷性文獻與數(shù)字化信息相統(tǒng)一。學校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guī)范、分類科學,是四川高校少數(shù)獲“科技事業(yè)單位檔案館國家一級”稱號的檔案館之一。
    建校50年來,已經(jīng)為國家輸送了7萬多名畢業(yè)生,為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絕大部分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管理骨干,涌現(xiàn)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其中包括:國家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3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及“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7人、“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4人,國土資源部“百名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計劃” 8人,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4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人、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2人、四川科技杰出貢獻獎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高級專家89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0人。
    學校位于成都市成華區(qū)中央、滬蓉高速公路起點、多條重要交通干線交匯處,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根據(jù)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6中國大學評價》,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在全國高校綜合實力排名93位。
    在學校黨政的領導下,全校師生員工發(fā)揚“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精神,遵循“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訓,正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向著“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究教學型多科性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