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可分為外檐裝修和內(nèi)檐裝修兩類:
1.外檐裝修
外檐裝修有長窗、半窗半墻、地坪窗、橫風(fēng)窗(橫披)、和合窗、磚框花窗以及各種掛落、欄桿等。
(1)長窗(槅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間,或用于全部開間。一間可設(shè)四扇,六扇、八扇,視開間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較多。長窗的內(nèi)心仔部分過去裝蠣殼,后來才有玻璃。內(nèi)心仔花紋式樣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種,各種花紋又有不少變化。
長窗的夾堂和裙板常用通長的木板,上施雕飾,形成陰陽起伏的斷面,花紋多雕如意,靜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從上至下全部透空,顯得玲瓏透漏,稱落地明罩,如拙政園遠(yuǎn)香堂長窗。邊梃,橫頭料的看面線腳分亞面、渾面、文武面,合桃線等。梃面和橫頭料的線腳周匝銜接。
(2)半窗半墻常用在次間、過道和亭閣的柱間。半墻高約一尺半,上設(shè)半窗與坐檻,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閣處,坐檻外還可裝設(shè)鵝頸椅。窗的寬度根據(jù)開間尺寸決定,大致與長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約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廳堂次間廊柱之間,通常為六扇。其式樣與構(gòu)造和長窗相似,但長度僅等于長窗中夾堂下的橫頭料至窗頂?shù)某叽?。窗下為欄桿,欄桿和窗的花紋均向內(nèi),欄桿外裝雨撻板,遮蔽風(fēng)雨,可隨時裝卸。
(4)橫風(fēng)窗用于較高房屋中,裝在上檻和中檻之間,成扁長方形。
(5)和合窗式樣較特殊,其開關(guān)方法不同于上列各窗,而是上下兩窗固定,中間可用摘鉤支撐,北方稱為支摘窗。
(6)磚框花窗用在建筑的山墻上,磚框為水磨磚拼接而成,外形有方、長方、六角,八角等式,但此窗不能啟閉。較大的窗還在窗上做窗罩,除有裝飾作用外,又可遮雨保護(hù)窗扇。
上列各窗的花紋大致與長窗的花紋相同,線腳形式亦同前。
(7)欄桿常裝在走廊兩柱之間,也可裝在地坪窗,和合窗之下代替半墻。欄桿有高低二種。低的,稱半欄,高一尺半至二尺二寸,上設(shè)坐檻,多裝在走廊之間。高的,一般為長窗高的三分之一?;y以美觀而能與周圍相調(diào)和為宜。欄桿線腳僅有渾面、亞面、木角(即直角)三式,取其簡潔大方。
(8)鵝頸椅多用于臨水的亭榭樓閣中,因靠背彎曲似鵝頸而得名。其邊框兩端底部開較淺的榫與坐板相結(jié)合,用鐵鉤與柱聯(lián)系,可作為坐憩時憑依用。
(9)掛落是用木條相搭而成,懸裝在廊柱間枋子之下。掛落式樣以田川居多,藤莖和冰紋不多見。掛落的構(gòu)造以三邊作邊框,而兩邊框的下端作鉤頭形,雕成如意紋。邊框多用榫接固定于柱上。掛落則一端用榫,一端插竹銷,連接在邊框上,可裝可卸。
2.內(nèi)檐裝修
內(nèi)檐裝修大致有紗槅(又名紗窗)和罩兩種,其特點是布置靈活,式樣多變,用以區(qū)別使用性質(zhì)不同的空間和烘托出建筑物的性質(zhì)。如廳堂常用紗槅與罩分為前后二部。鴛鴦廳的做法,尤能說明內(nèi)檐裝修在功能上的作用;廳內(nèi)脊柱落地,往往在明間脊柱間設(shè)紗槁,而在左右次間脊柱間施掛落飛罩,將內(nèi)部分為前后兩個不同的使用部分。
為了使空間有變化和有層次,室內(nèi)使用紗槅或飛罩不但能將一個寬敞的空間劃分成若干個小巧玲瓏的活動范圍,形成若干層次和流通的空間,并且可隨使用要求布置家具,使室內(nèi)各部分空間能分能合,靈活多變。
(1)罩有飛罩、落地罩、掛落飛罩三種。飛罩和掛落相似,但兩端下垂如拱門,用在脊柱或紗槅之間。落地罩的形式是飛罩二端落地,內(nèi)緣作方、圓、八角等形狀。掛落飛罩和掛落形式相似,但兩端下垂比飛罩為短。罩的大小,形式一般視空間的大小而決定。
罩的花紋有藤莖,亂紋、雀梅,松鼠合桃,整紋、喜桃藤等式。罩的構(gòu)造大致和掛落相同,但飛罩和落地罩有以整塊或兩、三塊木料雕空而成者,材料多用銀杏、花梨等優(yōu)質(zhì)木料,便于雕琢花紋。
罩的佳例,如留園林泉耆碩之館的圓光罩,由于面積較大,為了避免單薄之感,邊框采用內(nèi)外兩圓形式,框內(nèi)有重點而又均勻地分布了較大的葉形花紋,其間連以較纖細(xì)的、繞曲的樹枝形花紋作為襯托,構(gòu)圖自由而富于變化,罩的雕鏤與拼接也很精細(xì)。又如拙政園留聽閣的飛罩,利用樹根形長條花紋貫穿全罩,而在中間和兩角以松,雀、梅紋樣作點綴,顯得小巧玲瓏,能與建筑相適應(yīng)。獅子林古五松園芭蕉罩,形式少見,雕刻也較寫實。耦園山水間水閣的落地罩,體型較大,雕刻精美,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2)紗槅形式與長窗相似,但在內(nèi)心仔背面或釘青紗或釘木板,板上裱字畫通常分內(nèi)心仔為三部,中作長方框檔,四周鑲回紋裝飾,稱插角,或在四周連雕花結(jié)子。也有在框內(nèi)鑲冰紋彩色玻璃,。四周鑲花結(jié)的。紗槅形式,輕巧秀麗,其夾堂和裙板多雕花草或案頭供物。有的用黃楊雕刻花紋膠貼,結(jié)子插角也可以用黃楊、銀杏雕成。
(五)墻與漏窗、洞門、空窗
園林中的墻多用來分割空間、襯托景物或遮蔽視線,是空間構(gòu)圖的一個重要因素。蘇州園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積內(nèi)劃分許多空間,因此院墻用得很多。這種大量暴露在園內(nèi)的墻面原來比較突??菰?,可是經(jīng)過建筑匠師們的巧妙處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潑的造園要素,長期以來已是江南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園中用墻,一般都用薄磚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墻(波形墻),梯級形墻、漏明墻、平墻等,色彩以白為主,偶爾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墻不僅和灰色瓦頂,栗褐色門窗產(chǎn)生色彩的對比,而且可以襯托湖石竹叢和花木藤蘿。白墻上的水光樹影變幻莫測,為園景增色不少。墻上設(shè)漏窗、洞門、空窗等,形成種種虛實對比和明暗對比,使墻面產(chǎn)生豐富多彩的變化。
漏窗(又稱花墻洞)用于園林不僅可使平板的墻面產(chǎn)生變化,而且在分隔景區(qū)時可使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xiàn),富于層次。而漏窗本身的圖案,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產(chǎn)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
蘇州園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兩道線腳,而不用水磨磚鑲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橫長、直長、圓、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guī)則形狀。而前三種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圓角和海棠紋等形式。在數(shù)量上,各園漏窗以方形與橫長兩種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下框離地面約在1.3米左右,但也有專為采光、通風(fēng)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
漏窗的花紋圖案靈活多樣,在蘇州不下數(shù)百種。構(gòu)圖可分為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兩類,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幾何形體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全用直線的有萬字,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絳環(huán)、橄欖,冰紋等。全用弧線的有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線條構(gòu)成的有夔紋,萬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燈景等。還有四邊為幾何圖案,中間加琴棋書畫等物的式樣。
自然形體的圖案取材范圍較廣。屬于花卉題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屬于鳥獸的有獅、虎,云龍,蝙蝠,鳳凰和松鶴圖、柏鹿圖等。屬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說傳奇,佛教故事和戲劇中的某些場面為題材。
在構(gòu)圖上,上述各種漏窗的花紋圖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說來,以直線組成的圖案較為簡潔大方,曲線圖案則較生動活潑,鳥獸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則較少。直線與曲線組合時,通常以一種線條為主。直線和曲線都避免過于粗短或細(xì)長,以免產(chǎn)生笨拙,纖弱和凌亂的感覺。
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兩類圖案,不論如何千變?nèi)f化,總與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點有密切關(guān)系。其中幾何圖案以磚、瓦,木三者為主要材料。圖案中較短的直線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磚,超過一磚長的直線和復(fù)雜的錦紋等則用木片,尤以橫長的直線條,非木不可,弧形和較大圓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圓形則用筒瓦。自然形體的圖案過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堅固,后多改用鐵片,鐵條,在鐵骨架上以灰漿、麻絲逐層裹塑而成各種形象。
此外還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預(yù)制漏窗,花紋都作幾何形,較為堅固耐久,但過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較單調(diào),在各園中很少采用。
園林中的院墻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墻上往往有不裝門扇的門孔,稱為洞門(又名地穴);和不裝窗扇的窗孔,稱為空窗(又名月洞)。洞門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風(fēng)外,在園林藝術(shù)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游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小院往往在洞門,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叢芭蕉之類,形成一幅幅小品圖畫,是蘇州古典園林常用的手法。洞門和空窗還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滲透,達(dá)到增加風(fēng)景深度和擴(kuò)大空間的效果。
洞門的形式有圓,橫長,直長、圭形,長六角,正八角、長八角、定勝、海棠、桃、葫蘆、秋葉,漢瓶等多種,而每種又有不少變化,如長方形洞門的上緣,除作水平線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線連接而成。洞門上角,簡單的僅作海棠紋,復(fù)雜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紋、云紋,構(gòu)圖多樣??沾笆綐右灿蟹?,橫長、直長、六角、圓形、扇形,葫蘆、秋葉,漢瓶等形式。洞門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與房屋,墻面及空間環(huán)境有關(guān),如在分隔主要景區(qū)的院墻上,常用簡潔而直徑較大的圓洞門和八角洞門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處則多采用直長;圭角、長八角及其他輕巧玲瓏的形式,尺寸較小,角花也變化多樣。軒館亭榭的空窗多用橫長、直長、方形等式樣,取其簡潔樸質(zhì)。走廊上連續(xù)的空窗大多體形不大而式樣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復(fù)單調(diào),如笑園的樓廊和獅子林復(fù)廊所示。空窗的高度為了便于眺望,多以人的視點高度為標(biāo)準(zhǔn)來決定。
洞門和空窗的邊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磚鑲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線腳,形式多樣,與白墻配合成樸素明凈的色調(diào),是形成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門窗洞邊框常用的線腳有縮澀線,木角線、亞面,渾面、文武面等。這種線腳都需用特別的澀鋸和圓口線方、偏線方,平線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圓形、凸圓形和平的砂磚打磨光滑。在方磚背面需做鴿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頭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塊后端則砌入墻內(nèi)。安裝完畢后用油灰嵌縫,并用豬血磚屑灰嵌補(bǔ)磚面和線腳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磚打磨平滑。
1.外檐裝修
外檐裝修有長窗、半窗半墻、地坪窗、橫風(fēng)窗(橫披)、和合窗、磚框花窗以及各種掛落、欄桿等。
(1)長窗(槅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間,或用于全部開間。一間可設(shè)四扇,六扇、八扇,視開間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較多。長窗的內(nèi)心仔部分過去裝蠣殼,后來才有玻璃。內(nèi)心仔花紋式樣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種,各種花紋又有不少變化。
長窗的夾堂和裙板常用通長的木板,上施雕飾,形成陰陽起伏的斷面,花紋多雕如意,靜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從上至下全部透空,顯得玲瓏透漏,稱落地明罩,如拙政園遠(yuǎn)香堂長窗。邊梃,橫頭料的看面線腳分亞面、渾面、文武面,合桃線等。梃面和橫頭料的線腳周匝銜接。
(2)半窗半墻常用在次間、過道和亭閣的柱間。半墻高約一尺半,上設(shè)半窗與坐檻,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閣處,坐檻外還可裝設(shè)鵝頸椅。窗的寬度根據(jù)開間尺寸決定,大致與長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約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廳堂次間廊柱之間,通常為六扇。其式樣與構(gòu)造和長窗相似,但長度僅等于長窗中夾堂下的橫頭料至窗頂?shù)某叽?。窗下為欄桿,欄桿和窗的花紋均向內(nèi),欄桿外裝雨撻板,遮蔽風(fēng)雨,可隨時裝卸。
(4)橫風(fēng)窗用于較高房屋中,裝在上檻和中檻之間,成扁長方形。
(5)和合窗式樣較特殊,其開關(guān)方法不同于上列各窗,而是上下兩窗固定,中間可用摘鉤支撐,北方稱為支摘窗。
(6)磚框花窗用在建筑的山墻上,磚框為水磨磚拼接而成,外形有方、長方、六角,八角等式,但此窗不能啟閉。較大的窗還在窗上做窗罩,除有裝飾作用外,又可遮雨保護(hù)窗扇。
上列各窗的花紋大致與長窗的花紋相同,線腳形式亦同前。
(7)欄桿常裝在走廊兩柱之間,也可裝在地坪窗,和合窗之下代替半墻。欄桿有高低二種。低的,稱半欄,高一尺半至二尺二寸,上設(shè)坐檻,多裝在走廊之間。高的,一般為長窗高的三分之一?;y以美觀而能與周圍相調(diào)和為宜。欄桿線腳僅有渾面、亞面、木角(即直角)三式,取其簡潔大方。
(8)鵝頸椅多用于臨水的亭榭樓閣中,因靠背彎曲似鵝頸而得名。其邊框兩端底部開較淺的榫與坐板相結(jié)合,用鐵鉤與柱聯(lián)系,可作為坐憩時憑依用。
(9)掛落是用木條相搭而成,懸裝在廊柱間枋子之下。掛落式樣以田川居多,藤莖和冰紋不多見。掛落的構(gòu)造以三邊作邊框,而兩邊框的下端作鉤頭形,雕成如意紋。邊框多用榫接固定于柱上。掛落則一端用榫,一端插竹銷,連接在邊框上,可裝可卸。
2.內(nèi)檐裝修
內(nèi)檐裝修大致有紗槅(又名紗窗)和罩兩種,其特點是布置靈活,式樣多變,用以區(qū)別使用性質(zhì)不同的空間和烘托出建筑物的性質(zhì)。如廳堂常用紗槅與罩分為前后二部。鴛鴦廳的做法,尤能說明內(nèi)檐裝修在功能上的作用;廳內(nèi)脊柱落地,往往在明間脊柱間設(shè)紗槁,而在左右次間脊柱間施掛落飛罩,將內(nèi)部分為前后兩個不同的使用部分。
為了使空間有變化和有層次,室內(nèi)使用紗槅或飛罩不但能將一個寬敞的空間劃分成若干個小巧玲瓏的活動范圍,形成若干層次和流通的空間,并且可隨使用要求布置家具,使室內(nèi)各部分空間能分能合,靈活多變。
(1)罩有飛罩、落地罩、掛落飛罩三種。飛罩和掛落相似,但兩端下垂如拱門,用在脊柱或紗槅之間。落地罩的形式是飛罩二端落地,內(nèi)緣作方、圓、八角等形狀。掛落飛罩和掛落形式相似,但兩端下垂比飛罩為短。罩的大小,形式一般視空間的大小而決定。
罩的花紋有藤莖,亂紋、雀梅,松鼠合桃,整紋、喜桃藤等式。罩的構(gòu)造大致和掛落相同,但飛罩和落地罩有以整塊或兩、三塊木料雕空而成者,材料多用銀杏、花梨等優(yōu)質(zhì)木料,便于雕琢花紋。
罩的佳例,如留園林泉耆碩之館的圓光罩,由于面積較大,為了避免單薄之感,邊框采用內(nèi)外兩圓形式,框內(nèi)有重點而又均勻地分布了較大的葉形花紋,其間連以較纖細(xì)的、繞曲的樹枝形花紋作為襯托,構(gòu)圖自由而富于變化,罩的雕鏤與拼接也很精細(xì)。又如拙政園留聽閣的飛罩,利用樹根形長條花紋貫穿全罩,而在中間和兩角以松,雀、梅紋樣作點綴,顯得小巧玲瓏,能與建筑相適應(yīng)。獅子林古五松園芭蕉罩,形式少見,雕刻也較寫實。耦園山水間水閣的落地罩,體型較大,雕刻精美,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2)紗槅形式與長窗相似,但在內(nèi)心仔背面或釘青紗或釘木板,板上裱字畫通常分內(nèi)心仔為三部,中作長方框檔,四周鑲回紋裝飾,稱插角,或在四周連雕花結(jié)子。也有在框內(nèi)鑲冰紋彩色玻璃,。四周鑲花結(jié)的。紗槅形式,輕巧秀麗,其夾堂和裙板多雕花草或案頭供物。有的用黃楊雕刻花紋膠貼,結(jié)子插角也可以用黃楊、銀杏雕成。
(五)墻與漏窗、洞門、空窗
園林中的墻多用來分割空間、襯托景物或遮蔽視線,是空間構(gòu)圖的一個重要因素。蘇州園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積內(nèi)劃分許多空間,因此院墻用得很多。這種大量暴露在園內(nèi)的墻面原來比較突??菰?,可是經(jīng)過建筑匠師們的巧妙處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潑的造園要素,長期以來已是江南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園中用墻,一般都用薄磚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墻(波形墻),梯級形墻、漏明墻、平墻等,色彩以白為主,偶爾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墻不僅和灰色瓦頂,栗褐色門窗產(chǎn)生色彩的對比,而且可以襯托湖石竹叢和花木藤蘿。白墻上的水光樹影變幻莫測,為園景增色不少。墻上設(shè)漏窗、洞門、空窗等,形成種種虛實對比和明暗對比,使墻面產(chǎn)生豐富多彩的變化。
漏窗(又稱花墻洞)用于園林不僅可使平板的墻面產(chǎn)生變化,而且在分隔景區(qū)時可使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xiàn),富于層次。而漏窗本身的圖案,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產(chǎn)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
蘇州園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兩道線腳,而不用水磨磚鑲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橫長、直長、圓、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guī)則形狀。而前三種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圓角和海棠紋等形式。在數(shù)量上,各園漏窗以方形與橫長兩種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下框離地面約在1.3米左右,但也有專為采光、通風(fēng)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
漏窗的花紋圖案靈活多樣,在蘇州不下數(shù)百種。構(gòu)圖可分為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兩類,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幾何形體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全用直線的有萬字,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絳環(huán)、橄欖,冰紋等。全用弧線的有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線條構(gòu)成的有夔紋,萬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燈景等。還有四邊為幾何圖案,中間加琴棋書畫等物的式樣。
自然形體的圖案取材范圍較廣。屬于花卉題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屬于鳥獸的有獅、虎,云龍,蝙蝠,鳳凰和松鶴圖、柏鹿圖等。屬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說傳奇,佛教故事和戲劇中的某些場面為題材。
在構(gòu)圖上,上述各種漏窗的花紋圖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說來,以直線組成的圖案較為簡潔大方,曲線圖案則較生動活潑,鳥獸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則較少。直線與曲線組合時,通常以一種線條為主。直線和曲線都避免過于粗短或細(xì)長,以免產(chǎn)生笨拙,纖弱和凌亂的感覺。
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兩類圖案,不論如何千變?nèi)f化,總與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點有密切關(guān)系。其中幾何圖案以磚、瓦,木三者為主要材料。圖案中較短的直線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磚,超過一磚長的直線和復(fù)雜的錦紋等則用木片,尤以橫長的直線條,非木不可,弧形和較大圓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圓形則用筒瓦。自然形體的圖案過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堅固,后多改用鐵片,鐵條,在鐵骨架上以灰漿、麻絲逐層裹塑而成各種形象。
此外還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預(yù)制漏窗,花紋都作幾何形,較為堅固耐久,但過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較單調(diào),在各園中很少采用。
園林中的院墻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墻上往往有不裝門扇的門孔,稱為洞門(又名地穴);和不裝窗扇的窗孔,稱為空窗(又名月洞)。洞門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風(fēng)外,在園林藝術(shù)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游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小院往往在洞門,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叢芭蕉之類,形成一幅幅小品圖畫,是蘇州古典園林常用的手法。洞門和空窗還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滲透,達(dá)到增加風(fēng)景深度和擴(kuò)大空間的效果。
洞門的形式有圓,橫長,直長、圭形,長六角,正八角、長八角、定勝、海棠、桃、葫蘆、秋葉,漢瓶等多種,而每種又有不少變化,如長方形洞門的上緣,除作水平線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線連接而成。洞門上角,簡單的僅作海棠紋,復(fù)雜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紋、云紋,構(gòu)圖多樣??沾笆綐右灿蟹?,橫長、直長、六角、圓形、扇形,葫蘆、秋葉,漢瓶等形式。洞門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與房屋,墻面及空間環(huán)境有關(guān),如在分隔主要景區(qū)的院墻上,常用簡潔而直徑較大的圓洞門和八角洞門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處則多采用直長;圭角、長八角及其他輕巧玲瓏的形式,尺寸較小,角花也變化多樣。軒館亭榭的空窗多用橫長、直長、方形等式樣,取其簡潔樸質(zhì)。走廊上連續(xù)的空窗大多體形不大而式樣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復(fù)單調(diào),如笑園的樓廊和獅子林復(fù)廊所示。空窗的高度為了便于眺望,多以人的視點高度為標(biāo)準(zhǔn)來決定。
洞門和空窗的邊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磚鑲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線腳,形式多樣,與白墻配合成樸素明凈的色調(diào),是形成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門窗洞邊框常用的線腳有縮澀線,木角線、亞面,渾面、文武面等。這種線腳都需用特別的澀鋸和圓口線方、偏線方,平線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圓形、凸圓形和平的砂磚打磨光滑。在方磚背面需做鴿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頭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塊后端則砌入墻內(nèi)。安裝完畢后用油灰嵌縫,并用豬血磚屑灰嵌補(bǔ)磚面和線腳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磚打磨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