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電化教學
第一節(jié) 電化教學概述
一、什么是電化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學信息,以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就是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過程和一般過程一樣:它既是信息傳遞過程,又是認識過程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
它的基本任務也是: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教師在電化教學過程中,同樣起主導作用。在電化教學中,人和機這二者,人始終是主導者。
電化教學過程和一般教學過程的主要區(qū)別是:一般教學過程系統(tǒng),是人一人系統(tǒng)。電化教學過程系統(tǒng),是人一機一人系統(tǒng)。
一般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媒體。電化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雖然也是這三者,但其中的教師,可以有兩種:普通教師和屏幕教師(又稱電子教師)。在電化教學過程的媒體中,必須有教學機器參與。有沒有教學機器參與,這是電化教學過程和一般教學過程的根本區(qū)別。
二、電化教學的功能和作用
電化教學的基本功能有兩個:
它能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教學內(nèi)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現(xiàn)象、過程,全部再現(xiàn)于課堂,讓學生通過事物固有的信息,通過事物的形、聲、色、變化和發(fā)展等,去獲取知識,認識世界。而不是通過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號,去獲取知識。
它能提供代替的經(jīng)驗,使抽象概念半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學習變得容易,既容易轉向具體實際化,也容易轉向抽象概念化。
由于電化教學具有上述的優(yōu)異功能,因此,它能在整個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電化教學的作用:
1.提高教學質(zhì)量 2.增進教學效率 3.擴大教學規(guī)模 4.促進教學改革
三、電化教學的歷史發(fā)展
1.萌芽階段 電化教學萌芽于19世紀末。19世紀20年代,幻燈介入教學領域,揭開了電化教學的序幕。在萌芽階段,電化教學以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特別是他的建立在感覺論基礎上的直觀原則,作為理論支柱。
2.起步階段 從20世紀初到20年代,是電化教學的起步階段。
3.初期發(fā)展階段 從30年代到40年代,是電化教學的初期發(fā)展階段。在這個階段,進入教學領域的新媒體,主要有有聲電影和錄音。
4.迅速發(fā)展階段和系統(tǒng)發(fā)展階段 50年代到60年代,是電化教學的迅速發(fā)展階段。50年代后;有越來越多的電教媒體被用到教學中。50年代,有電視、程序教學機等;60年代,有電子計算機。50年代末,美國的心理學家斯金納(skinner)在操作條件反射學說和他設計的教學機器被引入電化教學領域,在美國掀起了程序教學和利用教學機器進行學習的熱潮。60年代初,香農(nóng)(shannon)等的傳播理論被引入電化教學研究領域,促進了電化教學的迅速發(fā)展。
5.電化教學進入系統(tǒng)發(fā)展階段 從70年代起,電化教學進入系統(tǒng)發(fā)展階段。在這個階段,進入教學領域的新媒體主要有:錄像電視系統(tǒng)、電子計算機教學系統(tǒng)s衛(wèi)星傳播教學系統(tǒng)等。
在理論建設方面,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的觀點和方法被引進電教領域,使電化教學更加科學化、嚴密化、理論化。
第二節(jié) 電化教學媒體
一、媒體、教學媒體、電化教學媒體
“媒體”是英文media的譯名,意思是指載有信息的物體,或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具體是指報紙、書刊、廣播、電影、電視等等?!敖虒W媒體”是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它主要分兩類:一是印刷媒體,又稱書本媒體,包括教科書、講義、習題集、實驗實習指南、學習指導書,等等。另一是電教媒體,又稱非書媒體、視聽媒體,包括幻燈教材、錄音教材、電影教材、電視教材、視盤教材、計算機軟件,等等。
二、電化教學媒體的分類和功能
電化教學媒體,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光學媒體,有幻燈機、投影器、概念放映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音響媒體,有收音機、擴音機、無線話筒、錄音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聲像媒體,有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像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綜合媒體,有語言實驗室、程序教學機、學習反應分析機、計算機教學系統(tǒng)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各類電教媒體的教學功能和特點如下。
1. 電教媒體是人體的延伸
2.光學媒體的教學功能和特點 (1)能使學生在靜止狀態(tài)下觀察擴大了的圖像。(2)能將某些實物、標本、實驗放大顯示。(3)放映時間可長可短,不受限制。(4)教學軟件的制作比較簡單。(5)投影片可以當黑板使用。
3.音響媒體的教學功能和特點 (1)能夠錄取語言和聲音,然后根據(jù)需要重放。(2)傳播信息迅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3)能將聲音放大,擴大教學面。(4)錄了音的磁帶,可以長期保存下來,建立有聲資料室。
4.聲像媒體的教學功能和特點 (1)能給學生視覺、聽覺兩方面信息。(2)能給活動的圖像,逼真地、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事物及其發(fā)展過程。(3)能調(diào)節(jié)事物和現(xiàn)象所包含的時間要素,將緩慢的變化與高速的動作,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4)能將實物擴大或縮小。(5)能重新構成事物,去掉非本質(zhì)因素,將事物的本質(zhì)用明白易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6)具有速效性、同時性、廣泛性。
5.綜合媒體的教學功能和特點 (1)能長期貯存大量教學資料,供師生在任何時候檢索。(2)能把學生的反應記錄下來,進行綜合分析,并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具體的指導性意見。(3)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學條件,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進行學習。(4)能在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情況下,進行個別教學。(5)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三、電教教材及其編制的基本原則
電教教材是電教媒體的靈魂。
什么是電教教材?電教教材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主要用圖像和聲音表達教學內(nèi)容,用電聲、電光、電磁、電控等技術,進行制作與重放的一種音像教材。
電教教材,目前在我國主要是指四片兩帶一盤,即幻燈片;投影片、電影片、程序片(計算機軟件——課程軟件)、錄音帶、錄像帶、視盤。
編制電教教材,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經(jīng)濟性。
第三節(jié) 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和方法
一、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
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有以下幾種:
①教師主要借助電教媒體,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是師生進行交互反饋。這種模式一般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它的特點是面授與電授緊密結合。對教師的要求主要是,選擇恰當?shù)拿襟w和運用正確的方法。
②學生直接向電教媒體學習,電教媒體對學生的反應作出反饋。這種模式一般是在使用程序教學機學習和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采用。它的特點主要是電授、不需要教師作中介。對教師的要求主要是編制和提供數(shù)量足的優(yōu)秀的成套程序教材。對學生的要求是要有高度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和掌握使用教學機器的技能。
③學生向電教媒體學習 ,通過教師作出反饋。這種模式一般是在自學輔導和遠距離教學時采用。它的特點是電授、函授、面授相結合,現(xiàn)在廣播大學就是用這咱模式,這種模式除了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合格教材外還要注意多種渠道,及時獲取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diào)整教學的內(nèi)容,改進教學。
二、電化教學的方法
1.課堂播放教學法:演播法、插播法。2.遠距離播放教學法:現(xiàn)場直播法、錄制播放法3.程序教學法4.微型教學法5.機器考查成績法:課堂應答分析器考查法、聲像記錄分析法、計算機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