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致畸作用機理(2)

字號:

-
    5.干擾細胞 細胞交互作用反應停的代謝活化產物引起胚胎細胞的粘連受體(adhesive receptors)下調,阻礙發(fā)育過程中細胞與細胞和細胞與基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干擾了細胞之間的通訊從而導致肢芽結構異常。
    6.通過胎盤毒性引起發(fā)育毒性 已知對卵黃囊或絨(毛)膜尿囊胎盤有毒性的毒物有46個,包括鎘(Cd)砷或汞、香煙、乙醇、可卡因、內毒素和水楊酸鈉等。如Cd在妊娠中晚期通過引起胎盤毒性(壞死,減少血流)和抑制對營養(yǎng)物質的傳送導致發(fā)育毒性。
    實驗發(fā)現,在妊娠晚期大鼠體內注入Cd造成胎兒死亡,但幾乎沒有的進入胎兒體內,而是在10h內伴隨子宮胎盤血流減少發(fā)生胎兒死亡;如胎兒直接注射Cd,盡管胎兒的Cd負荷比母體給藥后高幾乎10倍,胎兒死亡僅只有輕微增加。此外,Cd可在胎盤誘導金屬結合蛋白(或稱金屬硫蛋白,MT),而MT對Zn有高親和力,可在胎盤中結合Zn而干擾Zn轉移通過胎盤。Cd的理化性質與必需元素鋅(Zn)相似,可競爭性抑制人類通過胎盤微泡吸收Zn跨膜轉運,以及競爭性地在胎盤中抑制其他的Zn依賴的過程。聯合給予Zn可以改善Cd的發(fā)育毒性。
    7.干擾母體穩(wěn)態(tài) 二氟苯水楊酸,引起兔的中軸骨骼缺陷。其發(fā)育毒性劑量引起嚴重的母體貧血并損耗紅細胞ATP水平。妊娠第5天給單劑量的二氟苯水楊酸引起持續(xù)到第15天的母體貧血,而這正是缺氧引起類似的中軸骨傷缺陷的關鍵日子,胚胎中血藥濃度低于母體的血藥峰水平的5%。因此,二氟苯水楊酸對兔的致畸性或許是由于母體的貧血造成缺氧的結果。
    苯妥英在實驗動物中能影響母體的葉酸代謝致畸。孕第10天,易感的A/J小鼠的心率劑量依賴性地被苯妥英降低,實驗性給氧可減少小鼠中苯妥英的致畸性;而抗性的C57B1/6J小鼠心率不降低。因而認為,畸形與母體的心率降低和胚胎的缺氧有關。
    減少子官的血流被認為是經基脲引起致畸的一種機制,它提高收縮壓,改變心率,減少心輸出,嚴重地減少子宮的血流,而且在妊娠兔中增加血管的阻力,給藥后胚胎立即顯示顱面和心包出血。而通過夾緊妊娠兔子宮血管10min可引起同樣的胚胎異常。
    MT合成可被包括金屬、酒精、胺基甲酸乙酸、內毒素、烷化劑、高或低血糖和電離輻射等許多化學和物理因素誘導,也可被糖皮質激素和某些細胞因子等內源性調節(jié)劑誘導。MT合成的誘導可導致孕母肝MT濃度大大高于正常,降低血漿Zn濃度,進而使孕體可利用的Zn減少、Zn缺乏而導致發(fā)育毒性。這已為多種不同的化學物包括丙戊酸、6-巰基嘌呤、烏拉坦、乙醇和常春藤皂貳的實驗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