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會工作者考試:基本知識(6)

字號:

社會工作倫理
    倫理講的是怎樣做人、怎樣與人相處的學問。"倫理,人類道德之原理也,倫,輩也、類也。類之理也。"(《辭海》)而在不同的社會交往領域中,又存在著不同的專業(yè)倫理。
    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倫理,是指作為社會工作者在一定的專業(yè)情境中與他人交往時所應當遵循的準則。醫(yī)學界遵循的是醫(yī)理,法學界遵循的是法理,而社會工作者應遵循的是情理,即社會工作倫理。社會工作倫理就是社會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自身應具有的倫理價值觀,以及在處理與服務對象、同事、服務機構及社會之間的關系過程中應遵守的倫理守則。
    社會工作倫理的具體要求也可能與普遍的社會價值觀發(fā)生沖突。因為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被社會視為"問題人士"的人群,他們一般都因各種原因而處于社會的邊緣,被社會主流文化所排斥(如殘疾人、智障者、學習困難人士等)或者與主流文化相抵觸(如同性戀者、有暴力傾向的人、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的社會地位也容易使他們所持有的價值觀與一般社會價值觀相沖突。而社會工作者正是以他們?yōu)榉諏ο?,因此要求社會工作者不僅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對他們采取理解和接納的態(tài)度,而且要在社會層面上代表他們的利益,倡導他們的權利,為他們爭取社會公正。
    社會工作倫理包括以下基本內(nèi)容:
    (1)以人為本,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和高度的專業(yè)責任感。社會工作者要以崇高的愛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接受服務對象,研究服務對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盡能力幫助服務對象克服困難;要時時關注社會生活中有困難的人,即易受社會傷害、應受社會保障的人群。對待專業(yè)工作,社會工作者要敬業(yè)、愛業(yè),運用專業(yè)知識,在適當?shù)姆辗秶鷥?nèi)發(fā)揮專業(yè)技能以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努力維護和發(fā)揚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價值、信譽和尊嚴。
    (2)以平等、接納和不批評的態(tài)度對待服務對象。社會工作倫理所倡導的平等肯定個體的生存權利,尊重他們對自我實現(xiàn)的追求;而接納這一倫理準則則說明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因此社會工作者首先要以非歧視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并盡可能地了解服務對象的獨特之處,并設身處地地考慮服務對象的需要,幫助其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此外,社會工作者在接受服務對象時需要采取不批評的態(tài)度,接受其優(yōu)缺點、積極的和消極的情緒、建設性的和破壞性的態(tài)度和行為。但是,不批評的態(tài)度并非道德觀念上的是非不分,而是應盡力理解服務對象行為和處事背后的動機,從而能更客觀冷靜地處理問題。
    (3)承認每個服務對象的潛能。這一點在實踐中表現(xiàn)為"案主自決"原則。所謂案主自決,簡單說,就是由服務對象自己決定自己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而在社會工作中則主要用來提醒社會工作者應尊重服務對象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的權利,不要代替服務對象作出決定。
    (4)保守秘密。保密是指社會工作者有義務使服務對象在專業(yè)關系中透露的信息不被曝光,在教學或研究中對服務對象的資料作適當?shù)谋Wo,從而保護服務對象的利益。在沒有得到服務對象的允許或書面授權的情況下,社會工作者不得把自己掌握的關于服務對象的私人秘密泄露給第三方。但是,適用保密原則是以遵守法律和法規(guī)為前提的,社會工作者在與服務對象建立關系之初,就應當明確告訴服務對象這一點。
    (5)尊重同事和合作者。社會工作者與同事協(xié)同工作,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觀點、經(jīng)驗。當與同事意見相左時,社會工作者應當以平等的態(tài)度、禮貌的方式公平地與其進行討論。當同事因生病、突發(fā)事件或與服務對象的價值觀發(fā)生嚴重沖突等原因而中斷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時,社會工作者應當按照所在機構的安排,正確對待同事的服務對象。
    (6)遵守對機構的承諾,致力于消除社會歧視,促進社會福利。社會工作者應當積極參與所在服務機構規(guī)章制度的制訂,并嚴格遵守對它的承諾,維護機構的利益和聲譽。社會工作者也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心影響全局的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與實施,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那些處于弱勢地位的個人或團體,使他們得到公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