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物業(yè)管理師綜合能力精講班講義(20)

字號:

(一)管理的定義
     從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轄、管教、管人、理事、治理等意思。
     完整的定義是: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各種資源,并通過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激勵和控制等職能,來協(xié)調他人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管理的產生來自社會活動組織的要求,即這種社會活動不是單個人的活動,而是兩個人以上的社會活動。共同勞動的規(guī)模越大、勞動分工和協(xié)作越復雜,管理工作就越重要。
     (2)管理的“載體”是組織,即在社會這個大系統(tǒng)中,組織是一個子系統(tǒng),管理通過組織這個子系統(tǒng)去實現(xiàn)管理目標??荚囉脮?BR>     (3)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即在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與人打交道,只有妥善地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才能更好地使別人與自己一道去實現(xiàn)管理目標。
     (4)管理的任務是有效地利用人、財、物、技術、信息等各種資源;有效地利用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激勵和控制等各種管理職能,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去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
     (三)管理的性質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管理的自然屬性是指管理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和組織社會化生產的客觀要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得越快,社會化生產水平越高,對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管理這種與社會生產力相聯(lián)系的自然屬性,并不因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它主要取決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勞動社會化程度。因此,管理中有關合理組織生產力、組織社會化生產的一些形式和方法等,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共性,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與社會生產關系相聯(lián)系的社會屬性,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本質的區(qū)別,它主要取決于社會生產關系。因此,管理中關于維護生產關系的制度、原則和方法都是為適應和維護特定的生產關系需要服務的,并不是各種社會生產方式都適用。
     由于社會生產過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體,要保證社會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就必須要求一方面合理地組織生產力,另一方面又要維持和鞏固生產關系。
     管理要實現(xiàn)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決定了它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