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制衣有限公司系香港A公司在我國設(shè)立的子公司,投入資本為500萬元;以信貸形式提供資金800萬元,年利率為10%。假設(shè)該制衣公司年收入額為220萬元,其生產(chǎn)成本為10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率為33%,利息預(yù)提稅率為20%,那么該制衣公司應(yīng)稅所得額為:
年收入額-生產(chǎn)成本-利息
=220萬-100萬-800萬×10%=40萬元
該制衣公司應(yīng)納所得稅額=40萬×33%=132萬元
香港A公司應(yīng)納利息預(yù)提稅=(800萬×10%)×20%=16萬元
合計繳納的所得稅額為:
132萬+16萬=292萬元
如果A公司不得以信貸形式,而是將800萬元作為投資投入該制衣公司,則應(yīng)納所得稅額為:[總收入-扣除費用-500]×10%+500×5%=[(2300-800)-500×10%+500×5%]=(220萬-100萬)×33%=396萬元
兩次計算所得稅差額為:396萬-292萬=104萬元
實際上,該香港公司以利息的形式分得了該制衣公司的一部分利息,逃避了一部分稅收。
年收入額-生產(chǎn)成本-利息
=220萬-100萬-800萬×10%=40萬元
該制衣公司應(yīng)納所得稅額=40萬×33%=132萬元
香港A公司應(yīng)納利息預(yù)提稅=(800萬×10%)×20%=16萬元
合計繳納的所得稅額為:
132萬+16萬=292萬元
如果A公司不得以信貸形式,而是將800萬元作為投資投入該制衣公司,則應(yīng)納所得稅額為:[總收入-扣除費用-500]×10%+500×5%=[(2300-800)-500×10%+500×5%]=(220萬-100萬)×33%=396萬元
兩次計算所得稅差額為:396萬-292萬=104萬元
實際上,該香港公司以利息的形式分得了該制衣公司的一部分利息,逃避了一部分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