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某建筑物立面增加挑檐
⑴ 植筋概況
沿該建筑物一層頂圈梁植入φ10鋼,植筋深度為100mm.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有30%達不到設計要求。
⑵ 問題分析
通過現(xiàn)場觀察和對工人調查,發(fā)現(xiàn)施工程序均正確,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建筑物年代已久,混凝土標準號為C20,植筋深度為10d考慮是否太淺。經大家討論決定按13d施工一部分。通過試驗該部分植筋均滿足要求。
3.施工技術
通過對上述多個典型工程實例的分析總結,筆者認為植筋的施工質量控制有以下方面:
⑴ 鉆孔:檢查構件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C20以上。按照設計要求確定鉆孔的位置,孔徑和深度,外側孔壁與鋼筋混凝土構件邊緣間的寬度≥5mm以上,鉆孔后的孔壁完好無裂縫和蜂窩等。其質量控制關鍵是鉆孔孔經應比植入鋼筋直經大4-6mm,鉆孔深度為混凝土強度≥C30時為10d,小于C30時為13d.
⑵ 清孔:鉆孔后應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壓縮空氣吹凈鉆孔內的灰粉,然后用干凈物體臨時封堵孔口,以防塵土,砂粒等雜物落入。質量控制關鍵為鉆孔必須清掃干凈,以增強孔壁與結構膠的粘結力。
⑶ 植筋表面處理
植筋應先通過物理試驗,采用機械法或鋼絲刷除去植筋表面鐵銹和氧化層,然后用丙銅除去殘留油污,經處理的鋼筋應盡快植入孔內,避免再次污染。質量控制關鍵是鋼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凈,以增加與結構膠的粘結力。
⑷ 結構膠灌注
大多數(shù)結構膠為雙組分材料,用長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過擠壓器將膠在孔內從里到外漸漸填孔并排出空氣,注膠量為孔深的1/2~1/3.質量控制關鍵是從底開始注膠,膠體不得有氣泡存在。
⑸ 鋼筋植入
將處理好的植筋緩慢旋入孔內預定深度。質量控制關鍵是植筋必須緩慢旋入。
⑹ 養(yǎng)護固化
已植入孔內的鋼筋在常溫下養(yǎng)護,直至使用的結構膠到固結的規(guī)定時間。其質量控制關鍵是保證固結時間,中間不得擾動。
4.結束語
植筋施工工藝在設計、材料、施工、驗收等環(huán)節(jié)上尚未制定有關的技術標準,我們通過實際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析其成因,總結了一些經驗力求在標準頒布前使人們在施工時注意,以減少工程事故的發(fā)生。
⑴ 植筋概況
沿該建筑物一層頂圈梁植入φ10鋼,植筋深度為100mm.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有30%達不到設計要求。
⑵ 問題分析
通過現(xiàn)場觀察和對工人調查,發(fā)現(xiàn)施工程序均正確,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建筑物年代已久,混凝土標準號為C20,植筋深度為10d考慮是否太淺。經大家討論決定按13d施工一部分。通過試驗該部分植筋均滿足要求。
3.施工技術
通過對上述多個典型工程實例的分析總結,筆者認為植筋的施工質量控制有以下方面:
⑴ 鉆孔:檢查構件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C20以上。按照設計要求確定鉆孔的位置,孔徑和深度,外側孔壁與鋼筋混凝土構件邊緣間的寬度≥5mm以上,鉆孔后的孔壁完好無裂縫和蜂窩等。其質量控制關鍵是鉆孔孔經應比植入鋼筋直經大4-6mm,鉆孔深度為混凝土強度≥C30時為10d,小于C30時為13d.
⑵ 清孔:鉆孔后應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壓縮空氣吹凈鉆孔內的灰粉,然后用干凈物體臨時封堵孔口,以防塵土,砂粒等雜物落入。質量控制關鍵為鉆孔必須清掃干凈,以增強孔壁與結構膠的粘結力。
⑶ 植筋表面處理
植筋應先通過物理試驗,采用機械法或鋼絲刷除去植筋表面鐵銹和氧化層,然后用丙銅除去殘留油污,經處理的鋼筋應盡快植入孔內,避免再次污染。質量控制關鍵是鋼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凈,以增加與結構膠的粘結力。
⑷ 結構膠灌注
大多數(shù)結構膠為雙組分材料,用長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過擠壓器將膠在孔內從里到外漸漸填孔并排出空氣,注膠量為孔深的1/2~1/3.質量控制關鍵是從底開始注膠,膠體不得有氣泡存在。
⑸ 鋼筋植入
將處理好的植筋緩慢旋入孔內預定深度。質量控制關鍵是植筋必須緩慢旋入。
⑹ 養(yǎng)護固化
已植入孔內的鋼筋在常溫下養(yǎng)護,直至使用的結構膠到固結的規(guī)定時間。其質量控制關鍵是保證固結時間,中間不得擾動。
4.結束語
植筋施工工藝在設計、材料、施工、驗收等環(huán)節(jié)上尚未制定有關的技術標準,我們通過實際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析其成因,總結了一些經驗力求在標準頒布前使人們在施工時注意,以減少工程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