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中,隨處可見各種形式植物組合的色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景觀,增強了觀賞效果,發(fā)揮著其他植物材料不可比擬的作用。
1、色帶建植技術要點
結合設計要求和周邊環(huán)境因素,對色帶進行現(xiàn)場放線,在已經(jīng)放完輪廓線中線上,先行在地內取土,堆頂部高約10-15CM土垵,一則利于栽后植物澆水平衡,二則此垵可作為栽植過程中的基準線。
一般色帶配置以2種以上不同品種的植物片植為主,高度配置以0.3-1.5M為效果。色帶建植須形成界定的觀賞面層,為了盡快達到設計效果,栽植密度平地一般以16-25株/M2,坡地一般以25-50株/M2為宜,如單純?yōu)榛ɑ芙M成的色帶一般以10-16株/M2為宜。
依法完成放線堆垵后,栽植過程中注意保護,防止邊線模糊不準。經(jīng)設計造型的確認后,首先進行苗木的選擇。色帶如果為圓拱形,較低矮的苗木栽于外側,中間栽植較高的,如為斜坡形,低矮的栽于低的一側,高的栽于另一側便可,實際實施中可靈活掌握。
然后栽植苗木時,株行距以“品字形”配置為宜,以便形成后內部通風透光。不同品種或組合的苗木界線之間,根部必須保留10-15CM的間距,上部葉片之間似挨非挨為宜,勻稱栽植,以備后期造型、管理。一般栽植過程中,最外側觀賞面的栽植密度應依據(jù)實際適當加大,以增強景觀效果。實踐中以先栽植色帶外側邊線的苗木,然后再依據(jù)上述標準進行內部橫向栽植為。
1、色帶建植技術要點
結合設計要求和周邊環(huán)境因素,對色帶進行現(xiàn)場放線,在已經(jīng)放完輪廓線中線上,先行在地內取土,堆頂部高約10-15CM土垵,一則利于栽后植物澆水平衡,二則此垵可作為栽植過程中的基準線。
一般色帶配置以2種以上不同品種的植物片植為主,高度配置以0.3-1.5M為效果。色帶建植須形成界定的觀賞面層,為了盡快達到設計效果,栽植密度平地一般以16-25株/M2,坡地一般以25-50株/M2為宜,如單純?yōu)榛ɑ芙M成的色帶一般以10-16株/M2為宜。
依法完成放線堆垵后,栽植過程中注意保護,防止邊線模糊不準。經(jīng)設計造型的確認后,首先進行苗木的選擇。色帶如果為圓拱形,較低矮的苗木栽于外側,中間栽植較高的,如為斜坡形,低矮的栽于低的一側,高的栽于另一側便可,實際實施中可靈活掌握。
然后栽植苗木時,株行距以“品字形”配置為宜,以便形成后內部通風透光。不同品種或組合的苗木界線之間,根部必須保留10-15CM的間距,上部葉片之間似挨非挨為宜,勻稱栽植,以備后期造型、管理。一般栽植過程中,最外側觀賞面的栽植密度應依據(jù)實際適當加大,以增強景觀效果。實踐中以先栽植色帶外側邊線的苗木,然后再依據(jù)上述標準進行內部橫向栽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