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衛(wèi)生資格主管護師考試輔導:慢性肺源性心臟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一)病因
慢性支氣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支氣管炎引起阻塞性肺氣腫多見,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
二)發(fā)病機制
肺動脈高壓形成是肺心病發(fā)生的先決條件。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學因素 肺血管床減少。
3.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加。
右心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肺、心功能代償期
主要為阻塞性肺氣腫、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的癥狀和體征。
(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
多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使上述癥狀加重,并相繼出現(xiàn)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
(三)并發(fā)癥
1.肺性腦病
2.休克
3.消化道出血
4.心律失常
5.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
6.DIC
(四)有關檢查
(一)血液檢查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可增加,合并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加或有核左移??捎心I功能、肝功能的異常及電解質紊亂。血小板明顯下降時應警惕DIC.
(二)血氣分析
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PaOa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
(三)心電圖
右心室肥大和右心房擴大,診斷的主要條件有:電軸右偏,額面平均電軸≥90重度順鐘向轉位,Rvl+Sv5≥1.05mV以及肺性P波。
(四)X線檢查
除肺、胸基礎疾患的X線征象,尚有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肥大的征象如右下肺動脈擴張,橫徑≥15mm;肺動脈段凸出,高度≥3mm;右心室擴大。
(五)其他檢查
如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肺血管造影等。
三、診斷要點
(一)有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的表現(xiàn)。
(二)具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體征。
(三)心電圖、X線檢查符合肺心病的診斷標準。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一)病因
慢性支氣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支氣管炎引起阻塞性肺氣腫多見,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
二)發(fā)病機制
肺動脈高壓形成是肺心病發(fā)生的先決條件。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學因素 肺血管床減少。
3.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加。
右心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肺、心功能代償期
主要為阻塞性肺氣腫、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的癥狀和體征。
(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
多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使上述癥狀加重,并相繼出現(xiàn)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
(三)并發(fā)癥
1.肺性腦病
2.休克
3.消化道出血
4.心律失常
5.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
6.DIC
(四)有關檢查
(一)血液檢查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可增加,合并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加或有核左移??捎心I功能、肝功能的異常及電解質紊亂。血小板明顯下降時應警惕DIC.
(二)血氣分析
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PaOa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
(三)心電圖
右心室肥大和右心房擴大,診斷的主要條件有:電軸右偏,額面平均電軸≥90重度順鐘向轉位,Rvl+Sv5≥1.05mV以及肺性P波。
(四)X線檢查
除肺、胸基礎疾患的X線征象,尚有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肥大的征象如右下肺動脈擴張,橫徑≥15mm;肺動脈段凸出,高度≥3mm;右心室擴大。
(五)其他檢查
如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肺血管造影等。
三、診斷要點
(一)有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的表現(xiàn)。
(二)具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體征。
(三)心電圖、X線檢查符合肺心病的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