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linux服務器操作方法介紹圖匯總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打造linux服務器操作方法介紹圖篇一
    一方面用來放置我們的站點,另一方面實驗室放一臺服務器,也為實驗室的成員們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方便科研和學習。
    雖然做 web 我是輕車熟路了,但倒騰 linux 服務器我絕對還是個新手。雖然平時為了開發(fā)也沒少倒騰過,但基本上都是調(diào)一下 apache 或 php 之類的事情。所以下面寫的東西只是個記錄,不敢班門弄斧,方法也都是 google 來的,如果您有什么意見建議,歡迎您提出來。
    本文只寫一下搭建基本服務器的部分。發(fā)行版我選擇的是 ubuntu,雖然我知道 centos 或是 rhel 可能性能會更好點,但畢竟 ubuntu 比較熟悉也比較簡單。ubuntu 本身有 server 版,而且可以幾乎無需干預的安裝好一臺 lamp server,但 linux 本身的樂趣就在于折騰,而且對于服務器我更希望知道到底都有什么東西在跑,所以我決定從搭建一個干凈的基本系統(tǒng)開始。經(jīng)過一番 google,我找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教程:minimal ubuntu 8.04 server install,下面的安裝過程也基本就是按著這個教程來的,稍微改進滿足了一下實際需要。
    言歸正傳,開始進入安裝。首先,用 ubuntu 8.04 desktop live cd 引導服務器,開一個 terminal 就可以開工了。
    第一步,啟動分區(qū)工具對硬盤分區(qū)。這里我使用的也是 cfdisk (不用 gpart 的原因是因為這臺服務器壓根就沒鼠標 -_-b),對 500g 的硬盤進行了分區(qū)。命令如下:
    sudo su
    cfdisk /dev/sda
    首先分出 60mb 主分區(qū)用作 /boot,然后分 50gb 邏輯分區(qū)作為根分區(qū),4gb 邏輯分區(qū)作為交換分區(qū),剩下的分一個分區(qū)作為 /home 使用。分好后不要忘了寫入分區(qū)表。
    完成分區(qū)之后開始對各個分區(qū)進行格式化,為了方便,我只使用了 ext3 這一種格式:
    3 /dev/sda1
    3 /dev/sda5
    3 /dev/sda6
    mkswap /dev/sda7
    完成分區(qū)后可以裝基本系統(tǒng)了,這里需要使用 debootstrap,具體命令是:
    mkdir /min
    mount /dev/sda5 /min
    mkdir /min/boot
    mount /dev/sda1 /min/boot
    mkdir /min/home
    mount /dev/sda6 /min/home
    apt-get install debootstrap
    在執(zhí)行 debootstrap 之前,建議先進行一下源設(shè)置。因為這一步需要下載大量軟件,因此選用一個最快的源還是很有必要的。這里我使用的是 cn99 的源:
    nano /usr/share/debootstrap/scripts/hardy
    找到類似下面的段落(default_mirror),改為您需要的源:
    case $arch in amd64|i386|sparc)
    default_mirror http:///ubuntu
    然后開始安裝最小系統(tǒng)
    debootstrap hardy /min
    完成后,我們需要對這個系統(tǒng)進行一番設(shè)置使其可用。首先我們可以先將一些設(shè)置信息直接復制到目標系統(tǒng)中:
    cp /etc/hosts /min/etc/
    cp /etc/network/interfaces /min/etc/network/
    cp /etc/bash_completion /min/etc/
    cp /etc/ /min/etc/
    此外,我們還需要為光驅(qū)進行一些設(shè)置:
    mkdir -p /min/media/cdrom0
    ln -s cdrom0 /min/media/cdrom
    建立 fstab:
    nano /etc/fstab
    fstab 文件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da5 / ext3 relatime 0 1 /dev/sda1 /boot ext3 relatime 0 1 /dev/sda6 /home ext3 relatime 0 1 /dev/sda7 none swap sw 0 0 /dev/cdrom /media/cdrom0 udf,iso9660 user,noauto,exec,utf8 0 0
    做完這一步,我的系統(tǒng)基本上就裝好了,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 chroot 進去,進行進一步的`配置:
    mount –bind /dev /min/dev
    mount -t proc proc /min/proc
    mount -t sysfs sysfs /min/sys
    chroot /min
    設(shè)定時區(qū):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安裝一個文本編輯器,我個人比較喜歡 nano,當然你也可以裝 vim:
    apt-get install nano
    建立源列表,還是填入最快的源:
    nano /etc/apt/
    內(nèi)容如下,使用的是 cn99 的源(我在教育網(wǎng)能到 1m/s 的速度)
    deb http:///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更新源并升級現(xiàn)有軟件:
    apt-get update
    apt-get dist-upgrade
    設(shè)置 root 用戶密碼,并新建一個用戶,并使它有 sudo 權(quán)限:
    passwd
    adduser liuyang
    addgroup admin
    adduser liuyang admin
    echo “%admin all=(all) all”>>/etc/sudoers
    安裝 grub,使目標系統(tǒng)可以引導:
    apt-get install linux-image-server grub
    mkdir /boot/grub
    update-grub
    update-initramfs -u
    目標系統(tǒng)已經(jīng)設(shè)置完畢,現(xiàn)在推出 chroot,完成最后的操作 – 將 grub 裝到 /dev/sda 的 mbr 上:
    exi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in –no-floppy –recheck /dev/sda
    重新啟動系統(tǒng),退出 live cd,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你應該可以用一個“干凈的” ubuntu 引導起你的服務器了。
    s("content_relate");
    【打造linux服務器操作方法介紹】相關(guān)文章:
    1.
    linux常用命令操作方法介紹
    2.
    linux下配置ftp服務器
    3.
    linux系統(tǒng)使用ntp服務器的方法
    4.
    linux服務器修改ssh默認端口方法
    5.
    如何配置linux操作系統(tǒng)時間服務器
    6.
    linux服務器安裝好后進行優(yōu)化的方法
    7.
    linux系統(tǒng)中安裝配置samba服務器的步驟詳解
    8.
    java數(shù)組的基本操作方法介紹